翻新时间:2023-08-14
《饮酒》(其五)赏析
《饮酒》诗共二十首,据序文,知这些诗因为都是醉后所写,故总题曰《饮酒》。这组诗的写作年代当在诗人四十岁之后,即在其刚刚离开彭泽令的职位归园田隐居不久。
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的诗篇之一。前半部分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后半部分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情。首二句便以一对矛盾对立的句式为后文的设问埋下了伏笔:结庐(造屋)在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扰(车马的喧闹不正是纷扰人世的一个缩影和象征吗?),而我们于人境中结庐的诗人却恰恰避开了车来马去的人间的喧嚣。为什么能如此呢?这便自然引出一个带有悬念性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而“心远地自偏”便道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意蕴的回答: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样。存在决定意识。一般来说,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心境恬淡静谧;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也可对存在产生反作用,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一千五百年前的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形象地道出了这样一个辩证的道理,这可谓由艺术通向辩证法认识论的奇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其中的这个“见”字用得极好,它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有的本子作“望”(见《昭明文选》)则大谬。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东坡题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一步丰富了诗人“悠然见南山”时的美妙意境。“日夕”乃“傍晚”,“相与还”即“结伴而归”,诗人看到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霭之中,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眼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窠。《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句,这“飞鸟相与还”也隐含着诗人舍弃“以心为形役”的官场而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最后二句是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欲辨已忘言”句意本《庄子》而来。《庄子·齐物论》云:“辨也者,有不允也。夫大道不称,大辨不言。”《外物篇》云:“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说:“‘意’字从上文‘心’字生出,又加上‘真’字,更跨进一层,则‘心远’为一篇之骨,‘真意’为一篇之髓。”东方树在《昭昧詹言》中也说:“境既闲寂,景物复佳,然非‘心远’则不能领略其真意味。”这对全诗的精要作了极好的概括。
(选自《古诗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88年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洗鞋子
- 百丈飞瀑(二)
- 介绍自我
- 我
- 我和我的家乡(诗歌)
- 嵊州地震啦
- 我喜欢这样走路
- 哈哈镜
- 捉迷藏
- 读书
- 我
- 好朋友
- 我
- 我爱我自己
- 某市造林绿化工程监理工作汇报
- 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与法律角色及其构建(1)论文
- 2010年某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竣工总结
- 屋顶绿化的特殊性
- 屋顶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 探讨城市园林绿地公用设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新圆明园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一)
-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的绿化改造
- 某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图管理规定
- 乡村债务规模\结构\风险及原因分析
- 屋顶绿化特征
- 挖方岩石边坡绿化技术与方法探讨
- 文明的曙光
- 住宅小区绿化设计
- 法治的困惑
- 《燕子》教学设计
- 《燕子》语文练习
- 《燕子》:品味美感 培养鉴赏力
- 《燕子》课后练习:语言准确性的训练
- 《燕子》作者郑振铎 生平及作品
- 《燕子》教案1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燕子》片段赏析:生动的五线谱
- 《猫》阅读欣赏
- 《荷花》作家作品及相关资料
- 《燕子》同步练习
- 《荷花》知识点精析
- 《燕子》课后练习设计
- 《燕子》解析与测评
- 《燕子》欢快的身影带到孩子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