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江河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星星变奏曲》是他的处女作,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它指的是文革后期的舒婷、顾城、江河、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这首诗以“星星”为意象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寄托了诗人去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局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第一节的前四行,写人们抬头凝望星空,把星星当作遥远的安慰,这是因为黑暗笼罩了大地,由“如果”引领的这一条线句,构成对黑暗现实的强有力的否定。以下十二行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的三次反问,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描绘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

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只是前十二行由肯定句式变为否定句式,在内容上也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这一节前四句与上一节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一起构成对现实的否定,并由正面表达对自由的企盼转而从反面加以表达,由“谁愿意”以下八行,写出现实的苦难与寒冷。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诗人一年又一年,总去写着苦难的诗,夜晚被冻僵,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被风吹落。”这些描写与第一节的氛围构成强烈的对照。最后四行则又恢复了第一节用过的“谁不喜欢……”的肯定句式,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这首诗的主题,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这在朦胧诗中非常有代表性,在艺术上,它也颇能体现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如不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问接地表现经验等。譬如用星星、诗、密、睡莲、白丁香等象征光明,而用夜、冰雪、僵硬的土地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等,使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教学建议】

1、用说读法进行教学:

所谓说读,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读读说说,说说读读,边说边读,这既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技法,也是一种能够确保高效教学的阅读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是一种学法指导。

2、熟读这首诗最好能背诵,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诗中多用比喻:

理解这些比喻的寓意,把握其中“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火”等形象的内涵,深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教学重点】

1、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2、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教学难点】

暗喻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大家都学过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富庶自由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江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介绍朦胧诗

朦胧诗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通读,整体感知

通读全诗,细细品味: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四、分读,说“同”“论异”

1、自由读,讨论。

学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准备说出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何异同之处?

2、小组之间再读,相互交流,杂然说。

3、学生自己读,边读边说。

4、教师指名学生说,不足之处加以订正补充。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五、精读,理解比喻句的含义

1、教师指导朗读“谁不愿……”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⑴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⑵ “鸟落满技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⑶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揣摩语言,学习细致地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和诗中的意境:

⑴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以梦的美好感觉。

⑵ “鸟落满技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⑶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2、指名学生读“谁愿意……”至“光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思考问题:

⑴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 不到温暖。

⑵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3、教师归纳:

本文运用比喻,借助“萤火虫、春天、鸟、白丁香、旗子、火”等形象的内涵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四、熟读全诗,能够背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问题奶粉
我的朋友
残奥会英语作文
金融危机
国金融危机
问题奶粉
神舟7号
神舟七号
王楠的梦想
我最喜欢的篮球运动员
中国乒乓球队
男子100米飞人大战
期待田径队的表现
郭晶晶
王浩
小学学校校风建设实施措施
开展环境创优年活动政府环境创优方案
县档案局环境创优年实施意见
区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实施意见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意见
赏诗会活动课方案
民政局创业服务工作指导方案
基层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村级工作目标考核实施意见
县健康会所中心机构建立方案
乡政府党建工作要点
宾馆部门工作管制
2011年文明素质教育实践方针
开发区安全生产百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论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关系
论电视纪录片
分析地方电视台节目的平民化
浅谈权利视角下的民事执行权改革(1)论文
现在进行时纪录片有预期“等拍”探论
陈乔恩偶像剧女王的不败神功
浅论环境污染责任的适用范围(1)论文
谈影片《让子弹飞》中的启蒙话语
有关事实劳动关系的思考(1)论文
浅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1)论文
论商标侵权中的“反向假冒”及其法律规制(1)论文
论《非缘勿扰》将生活剧换上偶像剧马甲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立法与完善(1)论文
分析纪录片中音响的功能
探讨环境权的社会定位问题(1)论文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6
《农业的变化真大》 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 教学设计一
《酸的和甜的》一课词语教学片断及赏析
《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与点评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称赞》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二
《活化石》 教学设计二
《活化石》 教学设计一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我们成功了》教学片断及点评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