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

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1

苏霍姆林斯基论减负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具有一定普遍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也曾是前苏联教育工作中一个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当我国即将实现普及中等教育的时候,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负担,已经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育过程的文明以及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都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有赖于这一问题的实际解决。”并对此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观点。重温苏氏的有关论述,对于推进“减负”,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科学界定学习负担是“减负”的基本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习负担问题并没有简单化,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并不轻松的劳动,应当有适当的难度,良好的学业成绩是艰苦劳动的结果。“只有在脑力劳动对儿童的力量进行一定的考验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儿童具有一个思考的劳动者的自尊感。”这种自尊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内在动机。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主要体现在:“让少年学生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把“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背诵、识记和保持上去”,“把学习仅仅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和死记硬背”,割裂了记忆和思考、知识与能力、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正如苏氏所描述的:“儿童好像背着一个口袋,教师尽量地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往口袋里装”,而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仿佛就是“把这样的重荷背负到一定的地点”。

二、正确分析学习负担过重的成因是“减负”的认识前提

苏氏认为,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要在教学过程本身去找”。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和知识观的片面性:“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谁能够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教学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这种被苏氏称为“上个世纪的对待知识的那种观点”,恰恰“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为此,他强调指出:“必须首先改变对‘知识’这一重要概念的实质的看法。知识──这首先意味着能够运用。”在他看来,“知识对于学生,好比是一种工具,借助它而去果断地掌握新的知识。”

三、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减负”的首要条件

“学生的学习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越大。”教育教学的辩证法在于:“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因为“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学生的智力生活越是广阔与博大,那么托起学习之舟的力量就越是强大。“总之,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而“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全面发展和形成他们的智力的、审美的兴趣和需要又是必不可少的。”相反,“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别的一切中都吸引过来,那么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

四、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是“减负”的积极对策

“给儿童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说让他们有可能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会养成无所事事、懒散疲塌的不良习气。”那么,怎样教会儿童富有成效地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呢?苏氏提出:“一定要使自己的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

“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学生应当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从中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与智慧。“如果少年学生除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因为“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几倍。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他深信不疑的教育信念。

五、要引导每个学生“特别喜欢一门科学”

“在科学基础课程这个整齐的乐队里,要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乐器和自己喜爱的旋律。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爱好一门具体的学科,一个具体的科学知识领域,那就没有个性的智力完满性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各门科目的深入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某一门科目、某方面知识的特殊兴趣的发展相结合,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正是基于这一点,苏氏大力倡导教师要把争取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视为“引以为荣的事”。

六、要“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苏氏形成和树立了这样一种教育信念:“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学校生活的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力生活和体力劳动密切结合起来”。他所说的劳动“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他把双手和智慧的努力结合起来”,这才是“一种真正丰富的智力的生活”。在他看来,缺乏智慧的实践和脱离实践的智慧是同样不可理解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猫和老鼠》有感
美丽的竟秀公园
吃喜酒
做值日
我的好奶奶
金色的秋天
这儿真美呀
小柏杨
采莲----根据《池上》扩写
第一次自己洗头发
我最熟悉的人
我的妈妈
鸡蛋浮起来了
我的相思鸟
天鹅
2003入党思想汇报 2
中学老师入党申请书
警示教育活动自查材料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剖析材料
业余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有2篇)
2003入党思想汇报 3
2004入党思想汇报 5
2011年班主任教师入党申请书
党校学习结业入党思想汇报
关于“三个代表”思想汇报
中学历史教师入党申请书
思想汇报—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幼儿教师入党申请书
2012年教师的入党申请书
探究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校园弱电系统中管道的设计
电力EAM给老机组带来第二春
变频器在电厂工业水泵上的节能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火灾研究现状及展望
变压器的并列运行分析
关于计算机房工程电气设计的探讨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特性分析及仿真研究
电力项目融资:中国是否要向美国学习
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效衔接之浅见
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浅析
浅析交流电动机的能耗制动
浅谈电厂给粉机变频器低压跳闸问题的几种解决办法
电力工程建设监理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送教课)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思考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白鹅》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推门课)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白鹅》教学思考(推门课) 清风细雨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的几点想法
《爬山虎的脚》教学思考
《去年的树》教学思考
《巨人的花园》教学思考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