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1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借用一个故事阐述的爱情观。
2、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生活的智慧”,思考和品味爱情。
3、通过本文的学习和借鉴他人“智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一、走进学生,走近爱情
师:(讲一个爱情小故事)
二、走进文本,走进爱情
1、课前学生通过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后,可通过下题“自我过关”。
你会读吗?知道意思吗?
忐忑不安敷衍怒不可遏一幢房子 无与伦比宿愿刹那间阐释
2、学生朗读本文,大家说说的感受。
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谈感受,激励学生畅所欲言)
(提示:可说的角度很多,如:我觉得文中的父亲在对待女儿的问题上……;或文中讲的“让我明白了……”或文中父亲给女儿讲爱情是什么,方法异常巧妙……)
3、深入文本,了解爱情速读课文:同桌交流。
⑴ 祖母玛利亚讲的爱情故事,用什么来阐述爱情?为什么这样解释?
⑵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智慧的人的时候。”“智慧”指什么?
⑶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深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这些话什么意思?
⑷ “从根本上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这句怎么理解?
三、扩展阅读,思考爱情
1、“美文选读”;
2、“爱情格言选读”;
3、师参与其中,读《致橡树》。
四、总结收获,认识爱情
五、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仅是美好、忠贞、诚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课文内容中的话,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读书笔记上。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谈论了爱情,请允许我将苏霍姆林斯基的另一番的关于爱情的箴言送给大家。
“爱的正真实质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一种非同寻常的倾慕、依恋之情,直至情感在意识中排除自己,在另一个“我”中忘却自己,而恰是在这种“排除”和“忘却”中获得了新自我,并以新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另一方面的幸福中找到自己的幸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回报爱
- 英雄小萝卜头
- 游后老龛
- 介绍我自己
- 奶奶家的小兔子
- 水球
- 爱的细节
- 洗脚
- 20年后......
- 我最敬佩的奥运冠军是——郭晶晶
- 保护环境
- 我的妹妹
- 我的童年生活
- 我的小发明——万能文具盒
- 胆小的我
- 传承古典诗词弘扬传统文化
- 浅析刑法条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2)刑法论文(1)
- 牵连犯中牵连关系的新界定(4)刑法论文(1)
-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5)刑法论文(1)
- 刍议传统文化在法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 探析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2)刑法论文(1)
- 新马华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启示
- 海外学子中秋国庆共团圆
- 对台传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也谈刑罚目的(2)刑法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发展和应用
- 论死刑罪名与死刑限制刑法论文(1)
- 我喜爱的传统文化
- 投敌叛变罪若干疑难问题研讨(4)刑法论文(1)
- 《掌声》评课稿三
- 《掌声》教学设计五
- 《掌声》教后记一
- 《掌声》教学设计四
- 《七颗钻石》课堂教学实录
- 《七颗钻石》教学实录
- 《掌声》教学设计六
- 《掌声》教案
- 《掌声》教后记三
- 《掌声》教学设计二
- 《掌声》教学有感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掌声》中得到的感悟
- 《掌声》教后感
- 《掌声》一课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