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故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写法。
2、能力目标: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理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目的。
3、情感目标:
⑴ 感悟作品中人物复杂的感情。
⑵ 树立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几组对照描写,把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2、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随口说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吗?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写作背景简介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日益贫困化。这篇游说是鲁迅在1912年12月初,回故乡接母亲时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这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这是一篇小说,同学们回顾一下,小说有哪三要素?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围绕“故乡”写了几个什么情节?
3、在故乡的活动是本文的主要情节,但中间还穿插了一件什么事?从记叙的顺序上看,这叫什么顺序?插叙这个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四、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指名朗读描写回忆中的故乡的语段,思考: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读后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文中还有什么地方描绘了景物?找出来读一读。
⑴ 设想一下:假设你是文中的“我”,当你即将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时,你的心情会怎样?渐近故乡时,“我”见到故乡如此萧索、荒寂的景象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⑵ 学生就这段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3、这是两幅完全不同的图画,现实中的故乡和记忆中的故乡景色真的有如此大的区别吗?“我”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受呢?
4、分析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
五、学生自由提问、质疑问难
六、小结
【板书设计】
故乡
鲁迅
景物 人物心情
记忆中的故乡 静谧祥和的夏夜美景─────→愉悦欢快
烘 托
现实中的故乡 萧索荒寂的故乡冬景─────→悲凉失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
- 双赢的智慧
- 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桥梁
- 语言与沟通
- 水的凝重 山的沉稳
- 在细微中寻找大千世界
- 双赢的智慧
- 真正的天堂
- 任是流行也精彩
- 此时有声胜无声
- 语言,沟通的基石
- 千斤之舌
- 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
- 语言—沟通的加速
- 语言,人类的骄傲
- 从造价的立场去看现场 关于轻型井点降水法施工的计算
- 预算问题49问,49答
- 工程造价经验数值
- 怎样报价才能中标
- 省定额站关于脚手架疑问解答
-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必须遵守承包合同
- 浅谈2010年造价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学习方法
- 市政工程定额解释问答
- 如何区别钢筋预算和钢筋下料
- 材料费中的采购及保管费
- 工程量清单计价特点
- 给业主编制清单必须清楚的问题
- 如何做施工技术交底?
- 谁是造价最终确定者
- 技术员岗位职责
- 《两只鸟蛋》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5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八
- 《雨点儿》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二(1)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1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七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2
- 《要下雨了》识字教学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六
- 《司马光》教学设计5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二(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