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强作解人”与“不求甚解”
阅读的目的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提炼思想,陶冶性情,砥砺品格,要达到这些目的,首要的前提是理解读物。但是,由于读物的性质不同,读者的阅历、修养和志趣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理解常常有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很难划一,更谈不上终极理解,特别是文艺类作品的阅读。
中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在这里,当然离不开对读物的理解,然而,这个理解只能是学生的理解,而不是教师的理解,教师充其量只能启发和引导,而不能强作解人,更不能越俎代庖。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以真理的代言人自居,无视理解的个别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自立意见,强作解人,迫使学生削足适履,投其所好。这不只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更是教育思想的问题。当“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成了“过街老鼠”的时候,“启发式”“提问式”之类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受青睐。然而,如果“启发”成了“诱供”,“提问”成了“拷问”,那恐怕比“填鸭”的危害更大。后者学生还可以不接受,而前者,学生却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放弃了自己的个性化理解,交出了思考的权力,心悦诚服地迁就和屈从了教师的意见。丧失个性必将导致创造力的衰竭。阅读教学背离了阅读的本质和规律,最终只能是取消了阅读。
阅读教学必须确定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从阅读的准备到进入文本,从理解接受到整合内化的全部过程都是学生的充满个性化的情智活动,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身心愉悦,是“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自由涵泳。限制学生的阅读自由和理解自由是一种盲目维护师道尊严的专制心态,是与民主开放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的。
当然,“求甚解”而强作解人的阅读教学方法与现行语文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关。比如说,诗歌鉴赏题、古文和现代文阅读题等等:或者自立意见,硬要考生作出正误的取舍;或者纠缠于词句,搞“死在言下”的烦琐哲学;或者事先拟定得分点,迫使考生按部就班,“踩点”答题。弄得考生心力交瘁,战战兢兢。话要说回来,考试总免不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心态,但教学与考试不一样,阅读教学应该是轻松自由的──自由联想,大胆想象,心灵激荡,恣意纵情,个性飞扬,“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不懂得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理解自由和表达自由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还有多少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我们这个素以“书香门第”自豪的民族还有多少人热爱读书?当然,责任不全在语文教师,但“强作解人”的阅读教学思想难辞其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谢谢您,老师!
- 爸爸的性格
- 我的好朋友
- 自画像
- 我们的SUPER STER
- 伟大的父爱
- 零食老妈
- 李老师
- 球迷老爸
- 表妹多根经
- 爸爸的“名人名言”
- 一个令我尊敬的人
- 忘事精
- 我的堂弟
- 我的前后左右
-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核算
- 基于数据挖掘的会计管理与分析研究
- 国际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以及启示
- 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 浅谈事业单位基础建设财务管理
- 基于内部控制构架的医院财务风险管理
-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 简析优化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方法
- 日本侵略东北的金融工具伪满洲―中央银行
-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
- 对当前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思考
- 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 万福生科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再探讨
- 我国审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制度问题及解决办法
-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之一
- 《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 《烛之武退秦师》中三国君主形象之比较
- 《短歌行》原文和译文
- 《短歌行》教学设计之三
- 《短歌行》教学设计之二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二
- 《短歌行》教学设计之一
- 《荆轲刺秦王》译文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
-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之二
-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之一
- 曹操《短歌行》赏析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之三
- 《荆轲刺秦王》课文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