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7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
《智取生辰纲》是一篇从文学名著《水浒传》中节选出来的文章。在课本中是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并且文白参半,方言较多,这些都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另一方面,文章情节跌宕起伏,饶有趣味。以前讲解这样的课文,我总是在字词上花费较多时间,担心学生会在这方面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发现,这样讲授课文,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完整性,从而减弱他们对于文章的兴趣。因此,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主要的考虑是,如何在不占用很多课堂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读懂文意。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激发学生兴趣上面,培养他们对于小说阅读的兴趣,进而更主动地进行语文的学习。
想节省课堂时间,就必须做好预习的工作。我布置学生回家预习课文,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阅读课文的注释。课堂讲授的时候,我把生字词讲解的任务分配给了学生,安排一位学生把他认为需要注意的生字词点出来。这样做的目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好地达到裨补缺漏的效果。适当地点拨稍难的几个生字词后,我发现学生基本上能够弄懂文章的大意。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在几个方面做了准备:
1、补充跟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课前,我查阅了很多《水浒传》的资料,特别是跟这一部分有关系的,经过筛选与提炼,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补充了杨志的生平资料,关于花石纲的小故事,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讲给他们听。我感觉到,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杨志这个人,对于课文的故事都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2、运用多种素材:
小说这种文体,可以容纳相当广泛的内容,讲授小说的课堂也应该丰富多彩。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展示了描绘课文情节的邮票,杨志的画像,电视剧里相关的录象,使学生头脑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栩栩如生,更加吸引人。
3、重点突出:
整节课围绕“智”字进行,让学生在理清情节的基础上,分别概括双方的智慧所在。在故事中双方智慧碰撞的同时,学生的智慧也在课堂中激荡,体会到了智慧带来的乐趣。
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阅读方法的点拨,例如,在理清情节的时候,提醒学生学习在较长篇幅的文章中筛选信息。在寻找线索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明线,暗线的知识。这样,学生容易在课堂上吸收有效信息,运用在实际阅读中,提高学习的效率。不仅有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掌握切实可行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我感到,应该对学生更有信心,在课堂上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优美的篇章中自由翱翔。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这就是我
- 爱看书的我
- 外婆家的黄黄
- 我的存钱罐
- 水果星球
- 春季运动会
- 比溜溜球
- 我的朋友
- 欢快的春游
- 迎春花
- 我尊敬的人
- 保护家乡环境
- 学炒菜
- 洗红领巾
- 我
- 也说传统春节习俗文化的传承
- 春节文化下的一月价值溢价与小公司效应
-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峙
- 借助特色体育教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 偷税罪新论(3)刑法论文(1)
-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
-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 从清明节看习俗与规矩
- 传统文化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
- 清明文化品趣
- 浪漫情人节VS传统元宵节
- 春节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 清明节登山 健身减脂没商量
- 浅议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 悠悠清明节,绵绵相思情
- 《称象》教学设计(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七篇)4
- 《掌声》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称象》教学设计(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七篇)1
-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 《称象》教学设计(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七篇)2
- 《称象》教学设计(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七篇)7
- 《称象》教学设计(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七篇)3
- 《称象》教学设计(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案七篇)5
- 《荷花》
- 《七颗钻石》
- 《给予树》教案
- 《掌声》
- 《灰雀》
- 《掌声》一课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