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林黛玉性格分析
由于黛玉心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其实,林黛玉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
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也很谦和。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
然而,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情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我的小台灯
- 放风筝
- 为自已喝彩
- 家乡的桂花酥糖
- 灭蚊灯
- 野菊花
- 对话
- 垃圾
- 湘西美食
- 气泡泡
- 西安肉夹馍
- 爱
- 我爱我的文具盒
- 厨房里的大怪物
- 美丽的校园
- 商事登记立法的几个宏观问题
-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理解与适用
- 西部地区金融创新路径探讨(1)论文
- 浅析代理权的审查
- “绿色”物权的法定化
- 基于调动高校学生参与公共体育课积极性的对策研究
- 关于黑龙江省公共体育课整体模式的研究
- 现行法中抵押权实现制度的一些缺陷及完善
- 关于提高师专女生公共体育课质量探讨
- 浅析新时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 谈武汉城市圈建设对湖北产业结构的影响(1)论文
- 青少年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 论物权法中的私人自治原则
- 姓名权本质变革论
-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策略研究(1)论文
- 《隆中对》文言句式
- 《三国演义》简介
- 《隆中对》通假字
- 《隆中对》教学实录及反思
- 《隆中对》结构分析
- “三顾茅庐”是怎么回事
- 《隆中对》译文
- 《隆中对》词类活用
- 历史上的曹操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唐雎不辱使命》谈新课改创新教学
- 《唐雎不辱使命》反思
- 浅说三国──诸葛亮
- 我眼中的秦王──《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
- 《隆中对》主题思想
- 《隆中对》课文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