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激趣 求真 创新──从黛玉教诗看中学作文教学

激趣 求真 创新──从黛玉教诗看中学作文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激趣 求真 创新──从黛玉教诗看中学作文教学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完全中学 张国成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有一段黛玉教香菱学诗的精彩描述,它不仅展示了林黛玉这位菊花诗魁首高超的诗歌才艺,而且为后人提供了一个释疑解惑、指点迷律的范例。黛玉的循循善诱,香菱的孜孜不倦,为我们今天的中学作文教学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初学入门时重在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初学写作者多因不谙为文之道而视写作为畏途。教师此时若不及时加以诱导,激发兴趣,学生往往就会失去信心,难于长进。兴趣是初学者最可贵的原动力。第五深知此理,所以当香菱求她教诗时,她不是似香菱之小姑那样取笑香菱“得陇望蜀”,而是鼓励香菱,还夸她“极聪明伶俐”,指导她不要被别人的诗套住了手脚,“只管放着胆子去做”,这样既解除了香菱的思想顾虑,又保护了那颗稚嫩的“慕雅”之心。也正因为如此,才有香菱孜孜不倦的学习,直到最后取得成功。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看到作文题或咬笔陌眼,无从下手;或到处抄袭,东拼西凑,或干脆乱写几句。总之毫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产生作文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正像蓖玉一样,让香菱觉得“心里羡慕”,那作文就不是难事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从黛玉教诗我们得到如下启示。一是要调动情感。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保持童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命题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评价学生的作文,不要求全责备,要多用鼓励的话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点,闪光点,保护他们的写作兴趣。二是要指导观察。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对于环境的改变,人物的变化,事情的发展,以及自己的心理历程,尤其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甚至要让学生去感受风雨的洗礼,严寒的侵扰,酷暑的烤晒,去体验经商的辛苦,劳作的快乐,远足的疲惫,这样,使学生觉得有话要写,有情要抒。三是要激励思考。在学生遇到新鲜事物的时候,在学生发现社会丑恶的时候,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在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要激励学生去思考,要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写出来,放开胆子去写。我们还要设计各种引发学生思考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演讲等。四是要引导课外阅读。学生之所以无话可写、住往就是因为读的书太少,积累的知识太贫乏。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目、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2、选材立意时鼓励求真:

黛玉在教香菱学诗时,告城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超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在这里,黛玉明确地告诉丁香菱选材立意“求真”的重要性。选材不真实,立意不徒确,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文章写作,使他们只好忙于抄录名句、堆砌警句;为文造倩,滥编故事。在某年的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就有许多考生都不约而同地编造了“父死母亡。的“惨剧”,让阅卷者“目瞪口果”。那么怎样才能够使学生选材立意时倩真意切呢?从黛玉教诗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启示。一是鼓励引导学生多读名家经典。黛玉结虚心求教的香菱提供的教材就是王维的五言律诗,杜甫的七言律诗,李白的七言绝句,她要香菱将这些诗人的几百首诗歌“细心揣摩适熟”,在肚子里“作底子”。我们可以开设“名著赏折讲座”,“名诗欣赏课。,组织学生办“读书沙龙”.编“美文选萃”.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利时文的熏染,陶冶情性,涵养文气。二是要引导学生扩大生活面,体味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当代中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他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的小圈子里,很少与社会接触。我们要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工厂、下农村、搞经商、弄管理,既要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要让他们体会失败的痛苦。只有人生阅历丰富了,生活实在了,文章才不会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3、告知规则后鼓励创新:

黛玉教香菱作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于,乎声的对历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这是告诉香菱写近体诗的基本规则。初学者必须先掌握常规,然后再视具体情形突破规则,方可实现写作水平的飞跃。近年高考“话题型”作文,虽已谈化审题,淡化文体,但并不是谈化审题意识与文体意识,不过是让学生针对话题自选所长罢了。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即让学生抛开写作章法,信马由缨,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感到心中无底,思绪飘荡无所归依。

焦玉及众人对香菱最后的一首诗之所以肯定,就是因为它“新巧有意超”,由此可见,创新是写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达到达一境界呢?黛玉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一是“只管放着胆子去做”。这就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敞开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写作天地,开放取材的渠道,杨宽认识的视野。当代“新概念作文”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写真实的生活体验,去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个性特征,不要画地为牢,不要老是“旧瓶装新酒”。其次是不要“过于穿凿”。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院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既要引导他们求同思维,更要鼓励他们求异思维。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事情变换题目写,一个场景变换角度写,一个人物运用不同方法定,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展拓写作空间,运用多种形式,演绎人生员美的画卷。只有这样,学生创造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作文才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老家
豆豆系列笑话(三)
老太太的生日
挂历
蜻蜓救蚂蚁
豆豆系列笑话(五)
看电视
洒水壶
水果家族
游故宫
豆豆系列笑话(四)
买菜
过中秋
秋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探讨健全我国劳动法制的几个问题(1)论文
企业对职工除名中的几个问题(1)论文
集体协商(谈判)刍议(1)论文
雇主对雇员受损应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1)论文
数控系统的优点及功能
试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实践
劳动合同订立和解除中存在的普遍问题(1)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1)论文
中国计算机业的企业和政策
集体协商与平等协商的关系(1)论文
如何区分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1)论文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关于劳动关系的法律认识(1)论文
动力分散式内燃动车组的降噪材料研究
用昔日的童年触动学生──《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阅读课文进行自学训练──《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快乐原来如此简单──《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槐乡的孩子》教学后记
采槐米──扩写《槐乡的孩子》
我和孩子们商量着上《槐乡的孩子》
淡淡清香 浓浓幸福──《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让孩子在快乐中自读──《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杂谈
学生与人本之间的矛盾对话──《槐乡的孩子》教学案例
《槐乡的孩子》教学后记
《槐乡的孩子》教学片断赏析
略读课文,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读──《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