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领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短小而内涵丰富的抒情诗,象征手法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探究诗的意象,品味凝练精美意蕴深长的语言,由此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思想内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诗歌的特点,拟采用诵读、感悟的教学方法,通过“诵读感知—揣摩领悟—鉴赏熏陶”这三个层面的教学,引领学生研读诗作,建构意义,并获得审美教育。
本诗教学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链接相关资料
1、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日军侵略中国的音像资料,由此进入学习情境。(也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播放相关的歌曲来导入)
2、背景链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在这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正是在此历史背景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愤恨。
3、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并开始写诗。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因思想激进被捕入狱,在狱中写出了他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二、诵读感知
1、诵读全诗:
学生诵读全诗,走进文本。可采用齐读、范读、随机(多媒体)跟读的形式。
2、整体感知:
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本诗:
⑴ 关于本诗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以鸟儿眷恋土地作比,抒发了对祖国的挚爱深情,从而鼓舞人民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
⑵ 关于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3、诵读指导:
为了增强诵读效果,进一步体会诗的思想感情,教师作适当的诵读指导:
使用普通话朗读;把握语气、语速,根据诗的思想内容,本诗朗读的语气、语速应是沉郁缓慢的;注意节奏和重音。
4、诵读评价:
要求学生带着对诗作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根据诵读指导的要求对诵读情况进行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
三、揣摩领悟
1、把握象征手法:
了解什么是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本诗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研讨具有象征性的意象。
学生找出诗中具有象征性的意象,联系写作背景探究它们的象征意义,然后交流明确:
土地──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不屈精神;
黎明──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评析、交流;教师与学生互动,并相机指导。
示例一: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句中的“也”和“嘶哑”用得好。“也”表达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语气坚定,具有感染力;“嘶哑”用来形容鸟儿的歌唱,给人以悲壮淋漓之感,可以将此看作是诗人为抗日救亡而奔波呼号的形象。
示例二: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中华民族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正遭受着苦难。
示例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的结尾两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接抒发了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深化了诗的主题。
四、鉴赏熏陶
1、比较阅读,提高诗歌欣赏的能力:
要求学生将本诗与课后的阅读附文《中国的土地》作比较阅读,思考两首诗的异同,并在小组内交流:
⑴ 两首诗的相同处:
① 这两首诗都以“土地”为抒情对象,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 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意象来表达丰富的内涵。
⑵ 两首诗的不同处:
① 背景不同,艾青的诗写于灾难深重的抗战时期,刘湛秋的诗写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② 写法不同,艾青的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刘湛秋的诗是直抒胸臆。
2、配乐齐声朗读《我爱这土地》,体验诗歌的艺术之美。
五、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一至二首艾青的诗,并作简要读书笔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静的我?野蛮的我?胆小的我?
- 武林外转后转
- 滴血玫瑰
- 爱漂亮的妈妈
- 天真可爱小表妹
- 嘿,我这个人
- 我的妈妈
- 我在大森林里迷路了!
- 数学老师
- 第一章(下)
- 购物狂
- 我家的电脑
- 四季风暴NO.3
- 我的“臭”老爸
- 妈妈爱“美”
- “凤凰男”的婚姻生活
- 日本下水新型海洋调查船
- 新雷达能提前锁定来袭核弹
- 政要受伤背后的政治角力
- 中老年人治病为什么要补五脏?
- 国际足联反腐延续美俄“战火”
- 我国3亿中老年人饱受慢性病摧残
- 希腊人遗体“入土难安”
- 七旬老人多病缠身,为求解脱跳楼身亡
- 法“男神”部长收获“师生恋”
- “克林顿小姐”,天生的政治动物
- “股票寡妇”现象背后
- 少林功夫到底出自何处
- 蛙人部队:海军的“隐形杀手”
- 死于股市的各色股民
- 《沁园春 雪》
- 《致女儿的信》
- 《敬业与乐业 》教学设计
- 《唐雎不辱使命》
- 《出师表》
- 《雨说》教学设计8
-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夜》教学设计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陈涉世家》
-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6
- 《雨说》教学设计7
-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 《出师表》教学设计
- 《香菱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