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
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全诗共分四节。方法:
⑴ 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
⑵ 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祖国含辛茹苦养育了“我”,“我要用我的血肉之躯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四、难点解析
1、什么是朦胧诗。“朦胧诗”是采用虚写手法,变具体为抽象,追求的是诗内在旋律,运用象征和隐喻的写法,使人读起来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学生再次朗读)。
2、对诗中“我”的形象理解:诗中“我是……我是你……”的句式反复出现,表明“我”与祖国用着共同命运,一同经历沧桑风雨,生死相依,血肉相连。“我”的形象融入到祖国的形象中。
3、通过对诗中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在诗中,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情感表现在一些具体意象的描绘上,如“老水车、矿灯、路基”等象征着祖国饱经忧患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五、拓展练习
诗中所描绘的对象,有的有下一句,有的没有,试着给下面的几句后面分别添加一句诗,尽量准确描绘出具体意象的特点。
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新刷出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再听一遍配乐诗朗诵,然后饱含深情的诵读这首诗
七、全诗总结
八、迁移延伸
课外阅读舒婷的《双桅船》,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双桅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九、达标训练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 ,我国当代女诗人,她是_________诗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给加线的字注音:
疲惫( )( ) 干瘪( ) 胚芽( )
绯红( ) 迷惘( ) 淤滩( )
簇新( ) 蜗行( )
3、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① 祖国→贫困落后 “我”→深沉悲痛
② 祖国→痛苦追求 “我”→痛苦希望
③ 祖国→新生希望 “我”→希望欣喜
④ 祖国→富饶自由 “我”→奋发献身
祖国←血肉相连→我
荣辱与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
- 小花兰兰和小草绿绿
- 看电影
- 做果汁
- 懂事的好孩子
- 小乌龟
- 夸家乡
- 辣椒
- 观看打乒乓球
- 会“唱歌”的杯子
- 美丽的太行山
- 开心的一天
- 我的书包
- 一件有趣的事
- 我的老师
- 浅谈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比较
- 浅析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
- 现代汉语量词的评价意义分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
- 谈纳比派的绘画艺术
- 浅谈邓小平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
- 舞蹈创造中的内容美与形式美
- 歌词语言刍议
- 包装设计的艺术趣味
- 试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男女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的差异研究
- 论H.HO.什维多娃语言系统中人的地位
-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 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 学堂乐歌
- 《童年的发现》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祖父的园子》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祖父的园子》整体阅读感知
- 《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字词的意思
- 《祖父的园子》考点练兵 基础篇
- 《祖父的园子》重点问题探究
- 《祖父的园子》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童年的发现》重点字词的意思
- 《祖父的园子》考点练兵 课外阅读
- 《冬阳·童年·骆驼队》考点练兵 基础篇
- 《祖父的园子》趣闻故事
- 《童年趣事》(一)
-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童年的发现》重点问题探究
- 《童年的发现》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