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预习提示】

1、自读课文,做到“三看一查”。

“三看”课文:看注释,看简析;一查:查工具书。了解孟子的生平和主张,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划标出疑难词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⑵ 背诵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2、能力目标:

⑴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⑵ 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寡道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

背诵默写名句。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弘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二、预习检测

1、孟子,( )家代表人之一。提出( )的口号,被称为“ ”。

2、《孟子》是一部( )的书。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作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如: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

3、小组讨论,质疑解惑:

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同意强调,内容如下:

⑴ 通假字:

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⑵ 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去之(去,离开。今义:往,到)

池非不深(护城河。今指水塘)

⑶ 一词多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三里之城(的)

以天下之所顺(用)环而攻之(代词)天时不如地利(有利)

多助之至(到)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⑷ 注意下列句子的翻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采用四面保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

4、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⑴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

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⑵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域民

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顺之

失道寡助──畔之

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四、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五、方法总结,畅谈收获

1、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们的团结,这也是“和”

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背诵中理解、感悟课文更透彻。

3、“和”是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是团结,共渡难关,是齐家强国得根本。

当堂反馈

1、本文的主旨句( )

2、表明战争三要素的句子( )

3、解释黑体字及句子:

亲戚畔之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池非不深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

【板书】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论据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 域民

固国

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 得道多助──顺之 失道寡助──畔之

【练习题】

一、解词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以天下之所顺( )

2、三里之城( )

环而攻之( )

多助之至( )

3、天时不如地利( )

兵革非不坚利也( )

二、填空

1、孟子,( )家代表人之一。提出()的口号,被称为“”。

2、《孟子》是一部( )的书。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练习题答案〗

一、解词

1、凭,用。

2、的,代词,到。

3、有利,锐利。

二、填空

1、儒,仁政,亚圣。

2、记录孟子政治思想。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我一次变的机会
20年后的肇庆和母校
我征服了害怕
比一比
20年后的我
稻田卫士
袋子里的秘密
未来的家乡
难忘的童子军生活
未来的课桌
美丽的霞山公园
我帮妈妈做件事
假如我是孙悟空
一节有趣的活动课
给灾区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论法治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契合性法学理论论文(1)
西方法治产生的深层历史根源、当代挑战及其启示
信息时代公共领域的结构与功能法学理论论文(1)
论欺诈和广告欺诈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法学理论论文(1)
论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法学理论论文(1)
我们有死的权利吗
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法理学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法学理论论文(1)
系统政治学对系统法学的启示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法官素质的提高法学理论论文(1)
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2)法学理论论文(1)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效力之比较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否决一府两院报告是喜是忧法学理论论文(1)
欺诈概念辨析法学理论论文(1)
立法价值及其选择法学理论论文(1)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二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二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一
《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四
《小小的船》综合资料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一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三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五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九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三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十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九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五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