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庄子〉故事两则》问题探究
1、第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形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2、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⑴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⑵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⑶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新小红帽
- 我的梦
- 小熊真可爱
- 电子贺卡
- 演讲大王
- 我家的小狗
- 快乐的儿童节
- 小熊真可爱
- 打羽毛球
- 梦
- 包饺子
- 夏天
- 我的教室
- 我们的教室
- 我的好朋友
- 浅析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及转变(1)论文
- 分析现代舞欣赏的角度
- 舞蹈解剖学论文
- 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危机(1)论文
- 论舞蹈创作中的人文精神元素
-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
-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 论企业并购下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 论舞蹈的本质及其意境
- 浅析企业并购下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 文化馆对少儿舞蹈学习的实用性
- 浅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论文
- 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变化及发展趋势(1)论文
- 研究经济学视野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1)论文
- 有关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1)论文
- 《地下森林断想》课文题解
- 《地下森林断想》同步练习
- 《地下森林断想》习题精选
- 《地下森林断想》内容提要
- 《地下森林断想》主题思想
- 《地下森林断想》词语解释
- 《地下森林断想》研读赏析
- 《地下森林断想》课文背景知识
- 《地下森林断想》结构分析
- 《地下森林断想》学法指导
- 《地下森林断想》写作特点
- 《地下森林断想》学习指导
- 《地下森林断想》反思体验
- 《地下森林断想》重难点讲解
- 《地下森林断想》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