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对举”
翻新时间:2023-08-06
《愚公移山》的“对举”
愚公的妻子献疑所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是对举两句话。两句话的意思相近,语气却不同,目的则全然不同。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虽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臾呢,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已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的反问语气更重,简直就是嘲笑愚公无能了。对举之下,孰亲孰远便不言而喻。
文章中的“愚公”和“智叟”,是对举两个人物的名字。对举的名字如同拈来,却颇有深意。愚公动员了全家的力量,要克服山高且大、年老力衰、人员过少、工具简陋、运土路远等等一连串的困难,乍看起来真是“愚不可及”,然而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在于他有着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于千千万万人和后代子孙;此外,他对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的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山不加增”,其见识远远高于一般人之上,可谓“大智若愚”。而“智叟”呢,只是以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恪守自然无法变更的死理,自作聪明,不仅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且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从而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无疑为“鼠目寸光”。
由以上分析可见,愚者本不愚,智者实不智。之所以颠倒对举,旨在加重对比的鲜明色调,同时加强讽刺的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班级新诺贝尔奖
- 我的父亲’
- 妈妈是“魔鬼‘‘
- 同桌三步曲
- 我的妈妈
- 我的好同学
- 我们班的故事之火眼金睛的老师
- 我的爸爸
- 我的姐姐
- 我的姐姐
- “二郎神”老妈
- 父亲的微笑
- 小雏菊的心意
- 小胖子的烦恼
- 20年后的我
- 论古代死刑复核制度及其对现代的影响
-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
- 论我国离婚财产分割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 论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构建
- 澳门特区一般监督制度的探究与启示
- 人权保护在我国死刑制度中的体现
- 试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完善
- 对枪支使用行为的法律思考
- 论现今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 从“以人为本”角度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 论非监护人扶养制度
- 法律规范之所有权制度的人性思考
- 基于刑法修正角度的危险犯辨别与应对
- 高校教材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其制度防范
- 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责任风险研究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二
- 《清明节》教学设计之一
- 《识字4》教学设计
- 《愉快的春游》教学设计之一
- 《听广播》教学设计之一
- 《夏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绿色的卫兵》教学设计之一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三
-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 《伞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四
- 《听广播》教学设计之二
- 《夏天》教学设计之一
- 《给熊猫贴嘴巴》教学设计之一
- 《爱祖国》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