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也谈《关雎》为何排在《诗经》之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这首诗被放在《诗经》首位,肯定不是编排者的无意为之,那就是它一定有着非同一般的闪光之处,探究这中的原因虽说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但是最能服人的还是应当从这首诗的本身说起,唯有这上站得住了才会有它立于首位的过硬理由。
《关雎》,《诗经》中“国风”的一章,“国风”最受人推崇具有举足重轻的价值,它篇篇源于鲜活的民间生活,是众口铄金的集体创作。生活的给予使它清新流畅,集体的锤炼使它活泼隽永。原始先民生活艰难单调,为了温饱得劳动,劳动就要协作,生存满足了还要繁衍,劳动与爱情自然成了重要话题,也就诞生了歌诵劳动与爱情的口头“文学”,再经加工则凝结成了口头文学作品。“国风”是生活的有源之水与缺乏艺术多样性下单一形式被精益求精到有口皆碑的创作,灿烂绚丽。
真情出精品,倾情结华章,既然“国风”都有同样的形成原因那为什么《关雎》为首?让我们进入仔细阅读《关雎》,发现它写的是充满劳动欣慰与爱情美好的内容。请看,劳动的场面,男子君子一般,不停地劳作,勤劳本身就是人品的最好体现;女子淑女一样,漂亮沉稳,面对男子的示爱决不草率而动,就是情动也不贸然做出回应。一见钟情是爱情的一种方式,但情不能自已也并非就有天长地久,这是《关雎》所重视的,其实又何尝不是经验的总结。互美的异性,相当的年龄,就是意中称心也不能就有求必应,还要深入地了解,真金经得起火炼,有情终成眷属。相识相知相伴得由时间决定,劳动人民对爱情的理解是一旦决定了就要从一而终,是君子别发什么海誓山盟,是淑女慎听其言务审其行。多么美好的内容,多么严谨地思绪,难怪评论它是对“德”的衡量。诗言志,歌咏言,放在首位合情合理,圣人也无疑义,孔子对《诗经》做过审定也没有改动《诗经》开宗明义的要旨。
但从内容上肯定是不行的,诗毕竟不是道德教化文章,那么《诗经》重视的赋比兴的写法在这首诗上是否用得无可挑剔从而增强了其感染力呢?
的确用得恰到好处。面对喜欢的心上之人,诗中借采撷荇菜的活动一唱三叹地咏唱了追求地执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渴望成为伴侣的最终意思。为了得到心上人的青睐虽说不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但内心的焦渴却是一点也不逊于现代之人,还更加真挚却十分雅致,爱慕的深沉打动人心而没有赤裸裸的令人,遗憾更加感人。这样反复陈述是赋的笔法,这笔法也就使情更浓意更切,情发于心述于诗刻于骨,亘古长存。但《关雎》赋的运用还是很克制的,它要的是既不使深挚的感情口号化又不至蜻蜓点水地浮光掠影,所以又在比兴的运用上做起了谋划。诗以雎鸠鸟的关关叫声比喻君子淑女衷情相恋,引出君子的求爱之举,这是《诗经》常用的写法,却还要进一步通过这种方式增强诗歌的感染力量,接着描写河中长短不齐的水草随着水流而左右摇摆,而要采得水草就得尽力为之,这中隐喻的是君子要想得到淑女也得付出努力,果然君子一时的结果是求之不得进而至于夜不能寐。这里仍比兴连用,可还没有结束的意思,情未得尽情抒发就还要加深一步,再用持续地采摘长短各异的荇菜引出弹琴鼓瑟来表示讨姑娘快乐的内心以赢得心的响应,这是单纯的兴。朴素的比兴使得这首爱情诗高雅华贵,不落俗套,劳动爱情的美好与诗本身的耐人咀嚼完美结合,谁不击掌赞叹。
这首诗语言平易、简洁、通俗,具象虽不过就是关关鸟,君子,淑女,荇菜,河洲,琴瑟钟鼓,行为也只是采摘,辗转,弹奏,击打,视觉的窈窕、感觉的悠悠也都一般,却都能印人心底,无法磨灭,说它平常却有不平常,竟浑然天成,感人至深,寥寥八十字,深深人间情。全诗句式整齐,内容安排得当,所见所思所感所作尽皆围绕爱情主题,中心突出,读后均能刻下不逝的烙印。
《关雎》无论内容与表达上都有让人心服口服的理由,放在篇首当之无愧,是慧眼识珠所为。以一篇强调高洁男女关系的诗歌开篇也一定能看出我们民族对道德的重视,但这还是放在其次的解释为好;会有歌唱“后妃之德”的用意,然过分强调于此恐怕是舍本逐末,应从文本入手才不会陷入云里雾里。这是欣赏文学遗产的首选,适当地拓展无可厚非,但一定要以此立足探究奥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玩橡皮泥
- 今天我当家
- 可爱的“小黄豆”
- 我是魔术师
- 《血迹》读后感
- 我最熟悉的人
- 玩海
- 仙人掌
- 《爱心树》读后感
- 我是“小馋猫”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游西塘
- 秋游
- 昨夜下了一场雨
- 特殊的三、八妇女节
- 浅论近三十年国外文学汉译特色及展望
- 意图决定语篇制作的策略
- 英美财产法基本构造比较分析民法论文(1)
-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 对现当代翻译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研究
- 推行风险代理,挖掘清欠潜力
- 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 欧盟、英国和法国的运作模式、启示与借鉴
- 对关于口译中的文化信息传递研究
-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级次问题
- 涉外债务安慰函的性质及其效力民法论文(1)
- 浅谈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城镇居民”的认定民法论文(1)
- 绿色财税政策研究
- 财政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 论“社会法”及其实施机制民法论文(1)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 《丑小鸭》
- 《坐井观天》课程设计
- 《月亮的心愿》第二课时教案
- 《北京》教学设计之二
-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反思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风娃娃》教学反思
- 《匆匆》(两课时)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三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