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诗经〉两首》课文分析

《〈诗经〉两首》课文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诗经〉两首》课文分析

1、《关雎》:

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2、《蒹葭》: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结霜,芦荻扬花,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他(她)伫立河畔,面对萧索凄清、露华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了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叹。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现。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至此,一个为寻找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人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婉清丽,情调缠绵,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1
难忘的童年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3
难忘的童年
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四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的童年
手拉手活动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让我们手拉手
难忘童年(6)
难忘童年
结合演唱曲目谈歌唱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关于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
对高校学生篮球进攻战术意识的发展分析
浅谈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
浅谈歌唱的发声练习
浅谈高校音乐教师在现代数字环境下的应对和提升
浅论音乐表演心理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
对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
谈《诗经》中对音乐用途的分类
论儿童钢琴教学中音乐感的培养
基于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质量浅谈
分析行动学习法在税务执法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浅萨克斯管
全面培养合唱指挥人才的思考
《日月潭》 重难点分析
《北京亮起来了》整体阅读感知
《日月潭》 考点练兵1
《日月潭》 写作指导
《北京亮起来了》 写作指导
《日月潭》 训练素材
《日月潭》 考点练兵2
《日月潭》 范文习作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2
《日月潭》 趣闻故事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1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意思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梳理
《日月潭》 教案讲义2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