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导读
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终于爆发了城濮之战,楚军失利,晋国称霸诸侯。次年翟泉会盟,晋与齐、鲁、宋、秦、陈等国密谋讨伐在城濮之战中背晋亲楚的郑国,况且,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间路过郑国,郑文公不按礼节接待他,这就给晋国以讨伐郑国的口实。于是在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军东进包围了郑国都城。区区郑国,抵挡不了两大强国而面临亡国之灾,郑文公只得起用大夫烛之武。足智多谋的烛之武熟谙敌人的内部矛盾,利用秦晋之间的罅隙分化瓦解,终于说服秦穆公单方面撤军,与郑结盟,并留部分兵力协助郑国御晋。面对这样的局面,晋文公只得撤兵,郑国化险为夷。
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三个问题:
1、当时形势,大军压境,郑岌岌可危。
2、战争起因是郑贰于楚,并对晋侯无礼。
3、晋秦驻军的位置。三层意思总共25字却交代得一清二楚。《左传》笔法之凝炼由此可见。如果对全文统观,将会发现这段文字中还埋下两处伏笔。且说秦晋围郑的原因“无礼于晋”和“贰于楚”,都是晋郑之间的宿怨,与秦并无干系,可见这次出兵,秦受晋牵率而来,为后文烛之武说秦成功伏笔,为全篇奠定基石:“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看似平铺直叙,细味不难发现,秦晋驻军分开,烛之武夜缒入秦军,不会被晋军察觉,就是利用这一条件。
第二部分是交代郑国一方,从烛之武与郑文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郑内部并非没有矛盾,然而大敌临境,“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正是这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促成了郑国内部的团结。为君者引咎自责,为臣者捐弃前嫌,同仇敌忾,这和晋秦联合松散,同床异梦形成鲜明对照。斗争胜负,透出端倪。
第三部分是烛之武的一篇说辞,是本文的重点。烛之武身负救亡之任,既见秦穆公,开口把救郑事撇在一边不提,单刀直入陈述郑之存亡与秦的利害关系。烛之武的陈辞有四层意思。第一层先申明亡郑于秦无益。“越国以鄙远”,既不可能,到头来只能是“亡郑以陪邻”。第二层又翻转来极言舍郑之无害。保存郑,可以作为秦通往东方道路上的中继站,这对于偏在西隅称霸野心未泯的秦来说是很具诱惑力的,一反一复亡郑存郑已明。第三层,以一“且”字进一步,以晋人背信弃义的史实指出晋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不可共事。最后,说晋贪而无厌“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城濮之战后,晋人得志,秦不免有异心。如今亡郑不唯无利,竟有“阙秦”之殃,反祸自身,怎么不令秦伯惊心。烛之武深知离间不外利害,此时言利不如言害,因此,说利只一层,说害三层,层层逼进,终于使秦伯认清利弊,作出撤军决定。烛之武长于攻心,句句为秦国谋,把郑国存亡放在一边,增强了说服力。
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别写秦撤军与郑结盟,晋文公得知此信息,子犯要追去,文公不许。写晋一方面,从晋侯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文公有博大胸襟,有远见。秦伯撤走,留逢孙等助郑,又为后来殽之战伏笔。
全篇经作者苦心经营主次分明,首尾呼应,巧施伏笔,简练而不失严谨耐人寻味。虽是竭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却句句在理,字字动心,绝无故弄玄虚危言耸听之嫌,在结构上呈现一种对称布局。起始秦晋围郑,气势汹汹,郑必亡无疑,及至收局,秦晋解体,秦反助郑,前后映衬,蓄势渲染,突出了主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树根和树叶
- 暑假生活剪影
-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 我家的小鸭子
- 秦兵马俑(导游词)
- 暑假里的收获
- 牛
- 我的小伙伴3
- 飞向月球
- 幸福岛的沉没
- 小仓鼠
- 太空城的保险公司
- 我把机会错过了
- 有意思的小鸡
- 有趣的鸽子
- 土木工程学子就业方向在哪里
- 地下商业建筑空间的发展及意义
- 施工组织设计的概念
- 未来五年建筑行业8类人才将成新宠
- 建筑中的不发火地面
- 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区别及审核
- 智能大厦的系统规划
- 住宅电气设计
- 建筑制图与审图
- 建筑工程报价了解以及决策应用
- 浅谈钢结构建筑的绿色施工
- 某冬期施工方案策划纲要
- 地下商业建筑空间发展目的及意义
- 关于《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
- 未来居住区规划的设计
- 《月亮的心愿》老师语录
-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的意思
- 《棉鞋里的阳光》写作练习 我的家
- 《月亮的心愿》整体阅读感知
-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阳光
- 《棉鞋里的阳光》同步练笔
- 《月亮的心愿》教学重点
- 《月亮的心愿》重难点分析
- 《棉鞋里的阳光》趣闻故事 “寿比南山”的由来
- 《月亮的心愿》教学难点
- 《棉鞋里的阳光》考点练兵
-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梳理
- 《月亮的心愿》重点问题探究
- 《月亮的心愿》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爷爷和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