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赤壁赋》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31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赋”这种文体的特征,鉴赏音韵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3、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

1、诵读和鉴赏。

2、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日本的千叶,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立着这样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这样两个字:虫二。许多人到此不解其意,后郭沫若作了妙解,他说这两个字应分别加上两个边框,读为“风月无边”,是盛赞此地之美的。

而我们今天要鉴赏的《赤壁赋》,就是借咏无边风月而抒怀的。文章的作者是苏轼。

二、展示赏析重点

1、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三、教师范读课文

1、目标:订正字、词的读音。

2、关注作者感情的变化。

四、师生共同解读赏析

(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琢磨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清本文的线索。

2、解读赏析:

(重点:第一、三、四段)

第一段:

景: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逐层设疑:

第一段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是什么样的景?

(景: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教师点拨:

写得真美!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果然秋景如画,风月无边,一路乐景。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真的很佩服苏轼:“除却诗酒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

正是这美景激发了作者的心旷神怡之情。此一乐也:山水之乐,诗酒之乐。再来欣赏一遍。

(全体女生读)

3、知人论世:

(以第二段〈过渡段〉为契机介绍苏轼的人生经历,重点是政治上的坎坷遭遇,为三、四段的情理理解作必要的铺垫。)

第三段:

情:

⑴ 歌声和箫声引发了悲情悲意。悲什么呢?悲的内容是什么呢?

⑵ 学生齐读、体会。

⑶ 学生自己看书思考、分类。

⑷ 相互借鉴、争辩、质疑。

⑸ 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

无枝可依

情 英雄安在 悲

人生无常

第四段:

理:

(在诵读中理解、品味语言)

⑴ 他怎样来排遣这种悲苦郁闷之情呢?

盈虚有数 物我无尽

清风明月 与子共适

⑵ 这样深奥的道理,远隔千年的描述,今天我们读来并不感到晦涩难懂,为什么?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补充《定风波》(帮助理解):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⑶ 你认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答问吗?

学生畅谈感受、认知。

教师明确:

主客答问是赋的传统手法;苏轼借此抒怀,有无并不重要。

教师强调:

正是用这种观点看待万事万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静、气氛清新的清风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可以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随遇而安的慰藉,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苦难后深悟的旷达。思想矛盾解决了,心胸也随之旷达超脱起来。因此,客喜而笑,感情也一扫悲伤而变得开朗乐观──主客畅饮,酣睡达旦。

⑷ 总评苏轼:展现其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五、赏析构思选材技巧

重点:景、情、理的关系。

教师明确:

常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作者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的景物之中而忘怀了世俗的欢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那么,前后两“乐”相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如下图:

景(乐──山水之乐)

理(乐──达观之乐)

情(悲)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风月不老 先生未亡

教师强调:

全文融景、情、理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其间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不离眼前景;议论、抒情又不囿于眼前景。真的是:情因景生,景以情显,移情于理。

今天我们重读此篇佳作,无论是作者的文学才华,还是他的人格品质,都让我们感到:

风月不老,先生未亡。

六、研究性学习

比较阅读:苏轼《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记承天寺夜游》

参考篇目: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板书设计】

赤壁赋

苏 轼

景(乐──山水之乐)

理(乐──达观之乐)

情(悲)

情因景生 景以情显 移情于理

风月不老 先生未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收藏阳光》有感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蜜蜂和蚂蚁》有感
生命的价值
读《心愿》有感
英雄事迹激励着我前进
读《去年的树》有感
让世界充满爱,同心共建和谐社会
读《桌椅的诉说》有感
读《与上帝共进午餐》有感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阅读《上下五千年》
观《可可西里》有感
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后感
美丽的谎言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
云梦县文明城市建设电视专题片脚本
*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
**公司销售部合同签订会会议发言稿
农村信用社公文主题词表
以先进性教育推动环保工作
把握机遇 开拓创新 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浅谈检察机关如何实现执法形象的转变
公安×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全市检察机关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材料
某某同志在某某县挂职锻炼期间的基本情况
发挥统战工作优势   促进**
凝财聚力 加快建设推进农村公路上档升级
医院迎春晚会开篇辞
观察感悟表达  优化作文教学
基于专利申请指标的西部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分析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浅谈将3S中心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
关于我院教考分离的现状和改进方法
浅谈高校学生权利与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浅谈工会维护教师权利的作用
关于完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理性思考
美国校内司法制度中学生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浅析ATM的安全问题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
浅谈高校与大学生契约关系的构建
证券投资犯罪问题研究
生态税收论
乐凯胶卷之竞争战略及策略[2]
论税收成本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教学案例片段
《行道树》教学反思
《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我是这样教《行道树》的
从悲凉中找点亢奋──《行道树》教学有感
《行道树》课堂实录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
《行道树》课堂实录
《第一次真好》教学实录
《行道树》课堂实录及点评
《行道树》一课的教学反思
挣脱传统的藩篱──由课文《行道树》引出的思考
《行道树》课堂实录
《短文两篇》教学笔记
《行道树》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