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

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0

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

女师大事件发生的经过以及有关情节,我们倘一翻阅《华盖集》的正续编,对于当时的一些人物,如杨荫瑜、陈西滢、章士钊之流,以及这个事件的真相,大抵可以了然。

鲁迅在这一次,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使敌人望风披靡,弃甲曳兵而走,遭到了彻底的失败,翻不过身来。

女师大事件,就是当时北京的革命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卖国的军阀政府之间斗争的一个环节。学生们其始不过想对自己的学业有所提高,对学校措施有些不满;倘使接受这些正确的要求,风潮本可避免。但既属于反动一面,他就会产生出一套反动的办法:嗾使貌作旁观、置身事外、其实是同伙的一批人,在外大说“闲话”,如陈西滢;大放流言,如现代评论派;颠倒黑白,如《甲寅》周刊与老虎总长章士钊。鲁迅在旁随时看出敌人的弱点,立即给以抨击,不使敌人野心得逞。

杨荫瑜不学无术,到美国“镀金”回来,拉拢了一些臭味相投的人,活动了几个拥护女人长校不问贤愚的狭隘的唯女权论者;再投靠了当时的权贵段、章,利用歪曲事实、无耻造谣的陈西滢,就以为炙手可热,人莫敢违了。于是与教师、学生、群众为敌。

1925年,在反抗杨荫瑜卑鄙治校的风潮起来不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先生3月间在北京逝世。正值人们痛悼之际,杨荫瑜竟然污蔑中山先生是“共产公妻”,不许学生去追悼,因而群情大愤。5月7日是日本军国主义强迫中国反动政府签定二十一条的一天,杨荫瑜利用人们必然踊跃参加国耻纪念大会的爱国热情,企图偷梁换柱,把国耻纪念大会,变为替她洗涤污垢的场所,从而达到回校办事的目的。同学们有所违抗,即加以捣乱国耻纪念会的罪名,于是着令其私党历史教员(亦在教育部供职),威胁刘和珍和我代表大家向杨认错,否则有几个人要被开除学籍。我们秉全体同学之命,且以手加颈表示:宁死不屈,决不认错。这个毒计未能使坚持正义的学生屈服,于是杨荫瑜躲在校外写出开除六个学生的布告,清晨挂在墙上。大众看见,知是预为布置的阴谋,更加愤不可遏。学生会决定不承认这个非法开除,就把这个布告牌取下来丢在教室讲台里的地板内。杨荫瑜四处搜索无着,不好再发布告,我们便照样上课。

上海五卅惨案事起,学生们纷纷声援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女学生们(我们)组织护士训练班,学习看护。杨荫榆诡计多端,为了破坏学生的这一革命运动,一面扬言学校暑假大修理,不准大家住校,一面向学生请来讲习护理知识的医生进言,劝阻其来校。这样,学生对她的阴谋诡计更加愤慨。离家万里,一时不易回去的各地学生,因见杨荫瑜欲借题发挥,想借口学校修理,而迫令被开除的和未开除的学生一同离开学校,于是气愤不过,就把真相揭露出来。杨荫瑜见恶毒的一计不成,又生二计,把学校电路截断,伙房关闭,大门并用铁链锁了起来,杜绝往来。学生们借烛光照明,饿着肚子与各界、亲人、慰问者隔着大门相对饮泣,而“正人君子”们却为杨荫瑜帮腔,说她的这惨无人道的卑鄙措施,是“以免男女学生混杂”。学生们于此更感到这批家伙卑劣阴险,于是由我执行学生会总干事的职责,在大门内宣言:象这样关闭电灯,迫令燃点蜡烛,并且封锁大门,杜绝出入,倘有失火,连逃命都有问题;为自卫计,大家毁锁开门!号令一声,众人奋起,不一时锁毁门开,亲友执手互庆得以直面相见。为避免奸人造谣,堵塞“正人君子”的流言,学生们在这最紧张的一夜,请了几位师长住在教务处,并请有声望的妇女来当临时舍监。鲁迅就是被请来校执行任务之一人,就这样,我们把杨荫瑜的诡计,一件件地揭破了。

杨荫瑜是失败了。然而她的“上司”、她的后台老板章士钊等辈并不就此甘心。因此,就发生了堂堂教育总长下令其司长刘百昭,公然引领警察及打手,雇用流氓和三河老妈子(身体特别高大)殴打学生,并驱逐出校,禁闭在女师大附设的补习学校空屋内的事件。记得那时,我眼看着同学们象货物一样被拖走,象罪犯一样被毒打,痛哭失声,惨无人道的这一幕活剧之后,即离开女师大,跑到学生联合会告急。连夜开紧急会议,向各界呼吁。当时,章(士钊)杨(荫榆)不顾青年学生离乡来京远道求学的渴望,惟恐拔不掉这几根眼中钉,惟恐学生“啸聚学校”(他们的话),不易达到解散学校的目的,于是又设法叫两个警察押一个。押解被开除的六个学生回籍的计划传出。试想:这六个学生,为了学校之事,却要活演“林冲押配沧州”的一幕!如果真个实现出来,乡亲和家长们,还以为她们想是犯了什么滔天罪行呢!在旧社会内,遭到这种不平的待遇,能设想它的后果吗?这种倒行逆施,能不叫稍有正义感的人气愤?!

鲁迅在学生中威望很高,其原因是和群众站在一起。当学校风潮起来时,他作为一个讲师,没有很多时间在校,开始采取慎重态度。后来学生被开除了,“正人君子”们又大放流言,把女学生糟蹋得不成样子,章士钊又据流言写成文章刊出,杨荫榆又据之以发“感言”。一群牛鬼蛇神围攻着青年学生,这就更加引起鲁迅的注意,应学生请求,代拟了两个呈文到教育部,催促赶快另换校长;又感到“正人君子”们污蔑女学生太甚,于是亲自拟好《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邀请马裕藻、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等人和他共同联名发表,证明学生被无辜开除,而她们品学兼优,“平素尤绝无惩戒记过之迹”。

章士钊对女师大风潮迟迟不予处理,不予解决校长问题。他利用杨荫榆恋栈之心,死硬到底。一面支持她压迫学生,一面暗中布置,要他夫人吴弱男来做校长,所以解散女师大如此积极,实想打扫好“臭毛厕”为夫人登坑也。但他倒先行试探,派人向鲁迅说:“你不要闹(因为鲁迅站在青年一边作者),将来给你做校长。”鲁迅何等样人,岂为图做校长而参加斗争?所以不予理会,于是章士钊就越权(旧制度佥事职务是总统任命,总长无权撤换)撤鲁迅教育部佥事的职以泄愤。

本来,女师大风潮不是单纯的一个学校的事情。因为女师大的国文系,也就是我选课的一系,六位教员都是在北大国文系任教的,且又多是反对胡适的,所以斗争又牵涉到北京大学内部。这个斗争,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之后,走向分化的具体反映。

鲁迅当时反对以胡适为首的现代评论派,有些问题常常隐蔽在个别的、甚至私人的问题之下,然而这种斗争,在原则上的意义,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却越来越明显了。

当时的斗争,是相当尖锐的。敌人大权在握,就不惜使用武力制造流血事件以泄愤恨。所以“三一八”惨案又继之起来了。可以说:女师大事件是“三一八”运动的一个序幕。

在“三一八”前后,我们看到鲁迅怎样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于这个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行列里,鼓舞着大众,使每个真的勇士,更加勇猛直前。

鲁迅最富有革命文学者的热情。鲁迅虽然比较能克制些,但他的悲愤却埋得更加深沉。常常因为得不到进步青年们的消息而使得他烦恼的情形,使我每每为之不安。尤其读到他的《记念刘和珍君》的哀掉文字,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哀痛,表达了革命者至情的文字。这流露于作者和读者的同声一哭,正是不甘屈服起而抗争的呼声,是唤起“中国的有志于改革的青年”,“知道死尸的沉重”急起奋斗的宣言!

为了聚积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换取更大的胜利,鲁迅有时是不主张请愿的。他曾经说过:“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因为“知道他们(指反动派作者)麻木,没有良心,不足与言,而况是请愿,而况又是徒手”,这些话是鲁迅在“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以压抑不住的悲愤写出了他对革命青年的热爱,对反动派的无比憎恨。我还记得“三一八”那天清早,我把手头抄完的《小说旧闻钞》送到鲁迅先生寓处去。我知道鲁迅的脾气,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好预定的工作的。在大队集合前还有些许时间,所以就赶着给他送去。放下了抄稿,连忙转身要走。鲁迅问我:“为什么这样匆促?”我说:“要去请愿!”鲁迅听了以后就说:“请愿请愿,天天请愿,我还有些东西等着要抄呢。”那明明是先生挽留的话,学生不好执拗,于是我只得在故居的南屋里抄起来。写着写着,到十点多钟的时候,就有人来报讯,说铁狮子胡同段执政命令军警关起两扇铁门拿机关枪向群众反射,死伤多少还不知道。我立刻放下笔,跑回学校。第二天,我们同甘苦、共患难的斗士刘和珍和杨德群活生生地被打成僵死的尸体,鲜血淋漓地被抬了回来。请愿群众的愤激情绪,达于极点。鲁迅在这个“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里,写下了如下不寻常的语句:“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正如鲁迅所说:

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语,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

当然,鲁迅不主张请愿,是为了避免手无寸铁的群众和敌人正面冲突,但是既然已经和敌人接触了,那就是正如他所说的“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时候,没有法子,就短兵相接”了。所以“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他公开站在群众一边,向敌人进行猛烈的攻击,《华盖集》里的文章,不是简单写在纸上的文字,那是和敌人进行白刃战中使用过的真刀真枪,即使今天读起来,仍使人感到寒光凛冽,锋利无比,真正当得起帮助人民杀出了一条血路的匕首和投枪。但是,当时有一批“正人君子”者流,为了反对群众的爱国运动,却也打出了“爱护青年”的幌子,比如他们说“三一八”爱国运动,是学生受了某些人的“煽动”,说“学生本不应当自蹈死地”等等。这是他们明目张胆地为反动派帮腔,是企图用革命青年的鲜血来洗涤刽子手们的污手。鲁迅对这种反动论调,给了直截了当的还击:“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有可能变成好事,鲁迅当时曾经这样说过: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于意料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这种方法,不是别的,就是他所说的“火与剑”的方法,也就是党领导我们使革命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武装斗争的方法。几十年来,由于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全国人民的艰苦斗争,特别是人民军队的坚强斗争,才使祖国获得了解放,人民获得了胜利,革命前驱者们的愿望也终于得到了实现。

【作者】

许广平(1898~1968):广东番禺人,笔名景宋,鲁迅夫人。长期协助鲁迅工作。原为北京女师大学生,学生会总干事长。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抗日胜利后参加民主活动,曾任《民主》周刊编辑。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等职。一九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说明】

本文节选自《忆鲁迅》。许广平同志是女师大风潮的参加者和领导者,又是“三一八”惨案的目睹者,她写的这篇材料是帮助我们了解《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好资料。

需要补充一点:章士钊于一九二五年八月十日宣布解散女师大,八月二十二日刘百昭率领女丐把女师大学生殴曳出校。正当女师大学生在宗帽胡同赁屋授课时,章士钊却在女师大校址成立了北平女子大学,妄图以此彻底摧毁女师大。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女师大学生斗争胜利,章士钊下台,杨荫瑜免职,女师大学生迁回到原校,但陈源等人却以所谓声授北平女子大学的名义极力诋毁女师大,斗争仍很激烈。原先女师大学生和教职员曾于一九二五年八月十三日组织“女师大校务维持会”,负责校内外一切事务,鲁迅是委员之一。女师大恢复后,该会于一九二六年一月交卸职务。面对着激烈的斗争,校务委员会又已卸职,所以鲁迅写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蜜蜂和蚂蚁》有感
阅读《上下五千年》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收藏阳光》有感
读《与上帝共进午餐》有感
美丽的谎言
读《心愿》有感
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后感
读《去年的树》有感
生命的价值
观《可可西里》有感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读《桌椅的诉说》有感
让世界充满爱,同心共建和谐社会
英雄事迹激励着我前进
在乡镇主要负责人冲刺全国百强县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市环保局局长供职发言
×会馆质检处罚条例
大地赤子——记呼兰区白奎镇党委书记隋志远
管理学院卡拉ok决赛开场白和结束语
先进工作者公示通告
在消防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政协机关2005年工作目标
***先进性教育评议意见
高尔夫赛事赞助提案
收资助学生代表发言稿
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重在实践
关于加强公司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
关于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工作的请示
群众文化活动项目推介书
试谈幼儿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和实践难度
第十章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试论劳动价值论和劳动二重性方法论研究(1)
论区域产业政策(1)
幼儿园领导听评课艺术与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浅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及防范对策(1)
浅谈幼儿教师美术素质的思考与认识
地区税负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综述(1)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史回眸与理论思考(1)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1)
基于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混龄教育模式中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谈促进职业教育思想的转变,面向社会需求办学
关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分析(1)
《短文两篇》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行道树》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同步达纲练习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行道树》教学设计
《行道树》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行道树》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课时训练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行道树》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