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提示
文章一上来的议论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难道作者不喜欢这一切?当然不是,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
接下来,作者引入了一些背景材料,介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可怕的历史。作者说,那些“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是旧闻了,奥斯维辛也不再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了。但是到这里访问,作者却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是记者的良心在催促他,“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这里指出了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
后面的部分,作者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把读者带进了集中营,从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一直写到绞刑室。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这些地方多么的阴森恐怖,他的目光始终盯在参观者身上,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一些细节很耐人寻味。比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这样的景象的确让人难忘。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还有,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
除此之外,作者还有一些很精辟的议论值得琢磨。比如作者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作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最后一段,与标题和首段遥相呼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也显得文章首尾相贯,浑然一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球迷”爸爸
- 论素质教育
- 美丽的秋天
- 我爱国旗
- 霜
- 写春联
- 买打印机
- 秋天的乐趣
- 秋天的发现
- 续写一只小鸟
- 美丽的学校
- 春节联欢晚会
- 小记者活动
- 葡萄
- 你别问我是为何
- 农村青少年犯罪:社会无法承受之痛(1)
- 教学的生命在于探究
- 试论听证制度在公安行政执法中的理论建构(1)
- 浅谈英语长句的汉语翻译
- 教学环境与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潜力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选题的改革尝试
- 论重构财政运行机制
-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 高三化学复习中必须注意的四个招数
- 英语文化动物词
- 利用电教媒体强化化学学习效果
- 加强习题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
- 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 环境执法要与时俱进(1)
- 关于化学教学中进行唯物观教育的建议
-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二
- 《槐乡的孩子》 教学设计
-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一
- 《我要的是葫芦》片断赏析之一
- 《给予树》 教学设计
- 《灰雀》 教学设计
-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二
- 《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一
- 《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设计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设计
-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 《赵州桥》 教学设计之三
- 《小摄影师》 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