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7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提示
文章一上来的议论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难道作者不喜欢这一切?当然不是,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
接下来,作者引入了一些背景材料,介绍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可怕的历史。作者说,那些“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是旧闻了,奥斯维辛也不再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了。但是到这里访问,作者却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是记者的良心在催促他,“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这里指出了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
后面的部分,作者随着参观者的脚步,把读者带进了集中营,从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一直写到绞刑室。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这些地方多么的阴森恐怖,他的目光始终盯在参观者身上,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以此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一些细节很耐人寻味。比如,“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这样的景象的确让人难忘。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还有,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
除此之外,作者还有一些很精辟的议论值得琢磨。比如作者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作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作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最后一段,与标题和首段遥相呼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也显得文章首尾相贯,浑然一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天真冷
- 画家乡
- 四季
- 姐姐的小螃蟹
- 下雪了
- 水仙花
- 冬天
- 爷爷的大肚子
- 杭州西湖的美景
- 淡定
- 我喜欢乒乓球
- 爷爷
- 我姓"朱"
- 云
- 我当上了小记者
- 浅谈转型社会下的我国社区建设
-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 关于现代大型企业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 从现代语言学走向后现代语言学
- 关于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与和谐社会主义关系新探
- 分析我国企业品牌延伸的战略
- 亚里士多德: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
- 病程细分概念的提出及其在药品营销中的运用
- 思想与语言\语言二重性\差别与“区
- 风险社会、风险冲突与科学发展观的治理
- 幽默搞笑类短信的语言学分析
- 超现实主义变奏与新诗语言学重构
- 莎乐美之吻:唯美主义、消费主义与启蒙现代性
- 从语言符号论角度谈“网络语言”中的非语言符号
- 谈川剧意境营造方式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 《称象》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找春天》教学设计
- 《称象》相关资料
- 《称象》课堂教学简评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实录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