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0
浩瀚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
新华社 贾永 曹智 奚启新
新华社酒泉10月15日电38岁的中校航天员杨利伟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船飞向太空。
“5、4、3、2、1……点火!”随着一阵地动山摇般的轰鸣,“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苍穹,把一团桔红色的烈焰留在了秋日的大漠长空。
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9时42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指挥控制大厅内一片沸腾。这是中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71次发射。
预定21个小时的这次太空之旅,意味着被誉为火箭故乡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走进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之前,杨利伟曾是一名有着1350小时强击机、歼击机飞行经验的空军飞行员。
1998年,杨利伟与另外13人一起,从1500多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经过5年严格的训练,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都已具备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
从远古时代“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朝年间万户的人类首次飞天尝试,中华民族造访太空的梦想与沧桑的历史一样悠远。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说:“这个梦想就要实现了!”
33年前,作为操作手的胡世祥在这里摁动火箭点火按钮,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升空,中国从此揭开了航天活动的序幕。随着5年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回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
“这为实施载人航天奠定了基础。”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自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我国自主攻克了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一系列难题,并于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成功发射了4艘无人飞船。
用于本次载人飞行的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返回舱约6立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长征二号
F”型运载火箭起飞重量479.8吨,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97%和99.7%。
按照计划,飞船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将在内蒙古中部着陆。轨道舱将留轨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
分布在国内外陆地和海域的9个测控站、4艘测量船对本次载人飞行实施跟踪测控,通过生理遥测参数和回传图像及话语通信,了解航天员的身体、生活和工作情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一次劳动——元旦大扫除
- 给我带来欢乐
- 假如我是一名建造师
- 第一次打羽毛球
- 红领巾更鲜艳了
- 假如我是老师
- 葡萄
- 我
- 写一封信
- 书法晋级比赛
- 《中国•奥运》
- 介绍抚州
- 自行车
- 话说公园
- 我是一名小记者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的研究
-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 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
- 论口译的跨文化语用的失误
- 论财政监督
- 化学教学与德育
- 化学学习评定及其策略
- 创设学习情景 促进科学探究
- 化学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若干问题的探析
- 不容忽视的教学环
- 简析新公司法的一人公司制度(1)
- 勒夏特列原理中“弹簧现象”的探究教学
- 隐喻与翻译Metaphor and Translation
-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翻译中的语境问题
- 英汉词典中新词的译名
- 《三个儿子》
- 《画杨桃》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可贵的沉默》
- 《中彩那天》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 《灰雀》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 《小摄影师》
- 《富饶的西沙群岛》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
-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