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离骚》问题探究

《离骚》问题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1

《离骚》问题探究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此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境界?

一个爱国诗人,关心国运,关心民生是他心之所系。但在那个时代里,人民的生活艰难悲惨,不能不使诗人哀叹不已,伤感有加。作为一个几遭贬抑的封建士大夫,却只能仰天长叹,掩面哭泣。

2、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一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俊杰,当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却为何朝谇而夕替?

德才兼备,一心为国,直言进谏,据理力争,却几遭谗陷,多次流放。可见当时王室的黑暗,国君的昏庸。

3、如何理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的思想内涵?在后文中,哪些地方还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思想?

坚守正直,恪守高洁,一心向善,九死未悔,这是屈原人格的写照,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这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文中有最好的注脚,“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便是最好的明证。

在后文中,体现作者这种思想的句子还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之信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余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等。

4、诗中的“鸷鸟”“方圜”各指代什么,这种写法有何好处?除此之外,本诗还有没有用到这种写法的句子?试找出来,加以分析。

“鸷”是雄鹰,“鸟”是凡鸟,它们分别比喻君子和小人;“方”是方枘,“圜”是圆凿,比喻根本不相同的两种人。这样写,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给读者以较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在本诗乃至屈原的所有诗中都有不同程度地运用。诸如本诗中的“蕙”“蛾眉”“兰皋”“椒丘”“芰荷”“芙蓉”“芳”“繁饰”等均比喻高尚的节操、美好的品行、崇高的理想;而“众女”“泽”等则比喻小人,肮脏污秽的东西。这种写法,形象鲜明,情感意识强烈,使诗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5、诗中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面对强大的敌人,屈原妥协了吗?如何理解最后六节的内容?

《离骚》是一部长篇抒情诗,涉及的范围很广阔,表现的思想很丰富。它的中心内容,在于表现诗中“我”与险恶现实难以相容这一基本矛盾,包括“我”与党人的矛盾、“我”与国君的矛盾和“我”自己思想上的矛盾。最后六节也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矛盾。对改革弊政的困难估计不足(“相道之不察”),君王不重用自己、小人诽谤自己(“进不入以离尤兮”),因而有了退隐的想法(“退将复修吾初服”)。但这种退隐的想法并不意味着屈原妥协,从“制芰荷以为衣兮”到“芳菲菲其弥章”,是作者的想象,而制衣、佩饰正是表现了作者修洁的品格和坚持理想的精神,表明他不愿随波逐流,并且“虽体解吾犹未变”。

6、找出课文中有关描写花草禽鸟的诗句,体味诗人描写这些事物的用意。

解说:课文中描写花草禽鸟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诗人自己被疏废弃的原因及被废弃后的行为。显然,诗人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芳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环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在长满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不悔。在描述楚国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和凡鸟不能同群比喻自己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诗人丰富的想象,用“蕙”、“茞”、“鸷鸟”、“兰”、“椒”、“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披戴亲近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这就写出了诗人的高大芳洁的动人形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看妈妈拖地
猜测中的军训
《狼与羊》的启示
我的理想
妈妈带我逛超市
爱——妈妈的无私付出
打预防针
雪中去学琴
操场上
我的小电筒
妈妈病了
中国少年
母爱
动物园看花孔雀
我的同桌
试论高等林业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
试论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浅谈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
简析网络话语方式中的文化意识觉醒和文化信心重建
关于提高林业高等院校研究生质量的实践与经验
论跨文化交际与高级英语教学
关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大学外语教学
浅谈《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材料力学》多媒体与双语组合教学的研究
关于提高文化意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优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关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困扰与出路
曹雪芹为何不写吸烟
一节出乎意料的探究课──探究式教学之《范进中举》
香菱身世和性格探讨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从香菱学诗说起──王维《使至塞上》名句赏析
《香菱学诗》有关资料
“含读”出意味──由《范进中举》说开去
黛玉如何教香菱学诗
《范进中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红楼梦》简介
香菱学诗
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
香菱学诗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碰撞,撞出智慧的火花──我的教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