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苏轼的赤壁

苏轼的赤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苏轼的赤壁

高考考生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叟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情怀。

“扬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的不朽。

赤壁因苏轼而光茫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2004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

【点评(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 吴智勇)】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黄州故垒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抒胸中块垒。这是一段为中学生所熟知的文坛掌故,写进作文中本毫无新意,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赋予旧材料以新的思考角度,来抒写自己对苏轼的理解,这充分体现出了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语文的用心程度,同时也告诉了下届考生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用心积累,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加以创造性的运用,足以应对高考作文了。

文章开头即创设了一个清秋黄昏泛舟赤壁的情景,直接入题;紧接着联系苏轼,点出苏轼与黄州赤壁的密切关系,衔接紧密,与文题“苏轼的赤壁”照应自然;接着糅合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有关语句,嵌入巧妙,也为下文做好铺垫;紧接着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来证明苏轼在赤壁边上的顿悟,再以余秋雨《东坡突围》中的“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过渡,照应严密;由于有了上文对苏轼顿悟的铺写,李清照、柳咏、李煜的愁绪,便反过来衬托出了苏轼“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和“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这几处引用显出了作者的作文功力;最后,排比句式的运用让文章拥有了一个漂亮的结尾,“赤壁,只属于苏轼”,更让整篇文章显得结构圆合。文章虽然在内容层面上略嫌不够充实,但能够如此娴熟地将所学的知识融为一体,难道不足以让这篇作文获得满分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背后的无名英雄――妈妈
我的特长
盛子宁的个人简历
我妈妈的眼睛
冠军
辣椒班长
我是林黛玉?
母亲生病了
爸爸的体重
小小的我
我弟弟的“功夫”
老天!别让我再“活泼”了
希妹儿的小孩
淘气的同桌
论我国网站内容所含商业利益的法律保护
成本与收益视角下的金融机构反洗钱问题浅析
昆明市黑车运营的法律规制
论网络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
浅谈证明责任制度的内涵与价值
打车软件违约责任问题研究
读《审判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
试论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
澳大利亚过失侵权责任法改革内容述评
对私人保安业定义及其功能的思考
关于对同性恋人群的权利保护的探讨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价值功能与完善
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32组夫妻血型配组引入婚姻法中的夫妻关系内容教学研究
《学棋》教学设计之一
《春晓》教学设计之二
《春晓》教学设计之三
《谁的本领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春晓》教学设计之四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之一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识字6》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识字6》教学设计之二
《学棋》教学设计之二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品诗 评画 构画——我教古诗《春晓》
《春晓》教学设计之一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