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北京大学校史
大学堂匾额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在近代史上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以中国最高学府的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身兼中国最高学府与国家教育部的双重职能。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目前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理科、文科、社会科学、新型工科和医学学科都是它的强项。北京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的成员。在2006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S)的世界大学排名里,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4位,是亚洲排名最高的大学。在2007、2008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分别位列世界第36位和50位,均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源头之一,也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根据地之一,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北京大学校门1927~1929年间,北京大学处于动荡之中,并遭到严重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北京政权后,于1927年悍然宣布取消北大,与北平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京大学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将北大学院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0年,曾三度代理北大校长的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他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设文、理、法三学院,下设14个学系;实行教授专任制,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特别是理学院延揽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使北大理科得到较快发展;制定《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明确办学宗旨为“研究高深学问,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并按照美国的大学教育制度,对旧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学分制,要求毕业生撰写论文并授予学位,正式设立研究院,推进高等教育的正规化。蒋梦麟还多方筹集资金,
1931年北京大学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1934年北大动工兴建新的图书馆;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到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以地质系为例,在李四光的主持下,修建了新的地质馆,建立了矿物室、古生物等实验室,开辟了地质陈列室和研究室,延续并发展了北大地质系的传统优势。蒋梦麟掌校期间,正是民族危亡内忧外患之时,而经过亡校风波的北大却在教学与科研水平稳步上升,蒋梦麟这位中国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功不可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北京沙滩,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未名湖和博雅塔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现任校长周其凤院士、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写给妈妈的信
- 快乐学英语
- 小树,我想对你说
- 参观鸟类科普展览
- 打画片
- 竹子
- 我的伴侣——台灯
- 我的同学——王啸
- 树的好处多
- 穿针
- 庆“三八”
- 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让座
- 我们班的小雷锋
- 看“残疾人艺术团”表演感想
- 初春
- 我国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的途径研究
- 浅谈电视相亲类节目的社会责任
- 分析县级电视台记者应当如何做好采访工作
- 论利息的法律管制(三)-兼议私法中的社会化考量(1)论文
- 广播新闻消息类节目语言特点刍议
- 分析电视节目舞台“展示设计“的艺术张力
- 论合同制度的生态化拓展(1)论文
- 以卫星电视接收机系统性能探索
- 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1)论文
- 论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促进义务(1)论文
- 论现实主义电视电影的类型化
- 村级治理中的村民代表 ——关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效能的
- 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
- 医疗损害赔偿分担机制初探(1)论文
- 论电视媒体与当代农村现代化进程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打电话》教学设计之一
- 《数星星的孩子》讲读教学设计
- 《数星星的孩子》“潜底反浮”教学设计
- 《蜜蜂引路》板书设计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一
- 《蜜蜂引路》片断赏析之一
- 《称象》 四步程序式教学设计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坐井观天》综合资料之一
- 《数星星的孩子》系列设问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一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一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