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后记
都新课改了。过去的一套不能再用了。我是这么做的:
用一课时即可。文章政治味太浓,无须罗嗦。可以设计几个问题,把全文当作一篇现代文来阅读来思考,像“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啊,“概括归纳筛选信息”啊,“理解重要概念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啊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老师的作用就是点拨引导。
第一个问题。落实在《考试说明》上叫做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具体操作时,可以悼词的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即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等有关情况;主体:主要介绍或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劝勉他的亲人或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和号召。)为例,让学生根据这样的提示,给文章分段。
放手让你的学生这样去做吧。他们能读出来。这问题不难。实在是不需要我们老师再去唠叨了。
第二个问题:阅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去世、逝世”或“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
这个问题落实在《考试说明》上叫做“理解重要概念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让他们讨论一下,也能得出下面的意思,即①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准确。②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不过,讳饰需讲讲。(明确:讳饰,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达的意思并不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用比较含蓄委婉的方式暗示给读者的一种修辞方式。)
第三个问题:阅读课文第2~7自然段,列举事实概括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这个问题落实在《考试说明》上叫做“概括归纳筛选信息”。也不难。学生很快就能找出。如下:
理论贡献:
1、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2、还发现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得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
3、在数学等其它领域都有独到发现。
实践贡献:
1、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2、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3、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伟大的贡献)
第四,选几个句子,让学生品一品,咂摸咂摸味道(揣摩语言)
1、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
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却十分无力;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表明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畏的气魄。
2、“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
明确:“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
后记:做法仍有点应试的痕迹,是吧。不过,我觉得引导学生去读书,方向是明确的,做法也是合适的。老师用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去指导引导学生读书怎么不可以呢。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阅读的能力,也就会读书了。就这样,训练三年,我就不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提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课啦
- 打针
- 雷锋叔叔的故事
- 我眼里的春天
- 下课啦
- 最快乐的一天
- 我的书签
- 下课了
- 我们爱春天
- 我的自画像
- 帮妈妈洗碗
- 下课啦
- 快乐的一天
- 春天来了
- 我是一阵风
- 舞蹈排练的非审美功能——《飘逝的花头巾》的排练感悟
- 舞蹈教育在普通大学素质教学中的意义
- 论歌唱中的“声情并茂”
- 浅议旋律与和声的完美结合
- 浅谈“动机”在舞蹈形式与舞蹈内容中的地位
- 浅析影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因素及对策
- 浅析公路客运企业并购战略分析
- 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把握和表达
-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策略研究
- 浅谈舞蹈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培养
- 浅谈歌曲中钢琴伴奏的掌握
-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 从美学角度论音乐中表演的特殊性
- 从“云南映象”看原生态民俗舞文化的保护
- 分析音乐创作中的灵感
- 《泉水》教学设计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 《画风》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2
- 《我选我》教学设计1
- 《雷雨》教学设计
- 《雷雨》教案
-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 《看雪》教学设计3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 《看雪》说课稿
- 《雷雨》教学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一
- 《画风》教学设计
- 《一分钟》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