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浅析《林黛玉进贾府》“空”的世界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成就最高的小说,其作者是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的曹雪芹,续作者为高鹗。其天然浑成的艺术成就、细致精妙的艺术架构、至微至细的场面描写、呼之欲出的人物刻画,侧面烘托与正面渲染的完美结合、丰富复杂的心理空间、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等,均令人叹为观止。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对作品“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总体构思,落实到职高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则包含了以大观园为中心的“情”的世界,以荣、宁二府为中心的“色”的世界及以贾府人物为具体象征的“空”的世界。三个世界中,“空”的世界处于一切人物、事件的本源,它派生了“色”和“情”的世界,又是两个世界的最终归宿。《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府建筑的富丽宏伟,十分讲究的建筑布局,富贵豪华的室内陈设,是“空”的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贾宝玉人生历程及其爱情悲剧的中国和归宿。贾府的最终毁灭,不但象征着曹雪芹人生理想的破灭,也象征着贾宝玉精神家园的丧失。对贾宝玉精神家园的描写,其艺术成就得到了集中体现。
林黛玉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敕”是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敕造”为奉帝王之命建造。再如“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荣禧堂”的匾额是皇帝御笔书赐,“万几宸翰之宝”是皇帝印章上的文字。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对贾府进行了直接、近距离描写,豪华建筑中的匾额及题字,显示了贾府中的统治者对封建君主的无限忠诚与尊敬,也点明了贾府统治者深受皇室宠爱的亲密程度,提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及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现实主义作品要求文艺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这些最小单位的真实,构成了文艺真实性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评析文艺创作时,一贯坚持和强调文艺对现实生活真实描写、真实再现、如实叙述。其中,人物生活环境的典型性,是衡量作品是否充分表现现实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人物生活环境的典型性,指充分体现真实风貌的人物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趋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典型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贾府中的“赦造宁国府”、“荣禧堂”、“万几宸翰之宝”并非作者空穴来风的“见子打子”之闲笔,贾府挂此匾额,一是为炫耀,引以为豪,光宗耀祖;二是以表忠心;三是点出贾府与封建皇室一脉相承的亲密关系;四是显示豪门贵族的高贵地位;五是交待了贾府人物荣华富贵的生活来源。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就滋生在如此豪华富贵的土壤中,随着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解体及整个封建社会的瓦解,他们衣食无忧的生活及爱情婚姻不得不如镜花水月一般的梦幻归入“空”的世界。
“空”为佛教用语,其意思是天地万物终属空虚,其抽象意蕴是空幻和虚无。由此可以看出,《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思想底蕴显然是“以幻作真”,林黛玉进贾府所见到的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的假象。整部作品揭示了处于封建社会即将土崩瓦解之际,贾宝玉、林黛玉及众多女子无路可走,悲哀无奈的存在状态,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及人生哲理的探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甜橘子
- 丁丁写字
- 春雨姑娘
- 种树
- 橘子
- 小伞兵
- 春雨
- 关水龙头
- 雷公公
- 搞卫生
- 快乐的青蛙-续写
- 爬山
- 迎春花像什么
- 玩游戏
- 捉迷(mí)藏(cáng)
- 浅议档案人员的意识与能力
- WTO,TPP与上海自贸区
- 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之我见
- 试论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 开放档案 亟须形成机制
- 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研究
- 关于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细节的几点建议
- 满足公众休闲与档案利用的对策
- 加入WTO对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影响
- WTO法律解释的申诉方利益取向
- 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研究(1)
- 刍议农村房地产档案管理
- 浅谈档案缩微品的利用
- 浅谈三资企业中档案信息的流失(1)
- 美国碳关税法案与WTO原则冲突
- 《找春天》口语交际课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 《看电视》教学设计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 《邓小平爷爷植树》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画》的教案
-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 《凡卡》教学谈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荷花》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