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风流才子之白居易

风流才子之白居易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风流才子之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与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近3500首诗篇,他的诗歌现存的有2800多首,比其他唐代诗人流传下来的都多。白居易的诗流传极为广泛,他的好友元稹曾说:“禁省、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夫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刻板)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文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嵯峨天皇,曾大量抄写吟诵;鸡林(新罗国)宰相出重金搜求白诗,一篇一百金。自从有诗以来,其作品为外国人士所珍视,白居易可算是第一人。在如今的白居易墓园,日本人曾立碑一方,称白居易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日本文化的恩人”。

初露峥嵘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应该算是“神童”类的人物,相传他不会说话时就认识“之”、“无”两字,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当然白居易也是很刻苦用功的,他自己曾叙述:“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在他十六岁那年,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当时,长安有一个名气很大的人名叫顾况,他是朝廷著作郎,大诗人,很有才气。每天都有很多人去拜访他,这些人不是名流,就是显贵,顾家门前鞍马不断。白居易听说了顾况的名气,就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看到白居易孤身一人,年未满弱冠,心中不悦。就疑惑地问:“你家住那里啊?”他连忙答道:“晚生姓白名居易,从符离家乡来冒昧拜见先生。”说完就恭敬地送上名帖和诗卷。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忍不住打趣的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说的满脸通红,仍然低头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妙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接着又抱歉地说:“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赞白居易的诗。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的名声在长安传扬开来。他就象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开始崭露头角。

爱情悲剧

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今安徽宿县符离集),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由于家教太严,双方皆不敢将关系公开,只有暗暗的往来,以至于双方的父母都不知道。后来白居易按父亲的要求离开符离去长安时,双方都发愿永远相爱,不负少年之约。可惜此后白居易经常辗转洛阳、襄阳、浮梁等地,不能回去见心上人,但是他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符离的湘灵姑娘。

贞元十六(公元800)年,白居易考中进士,开始了官场生活。这一年他29岁,很多达官贵人给他做媒说亲,可是他都没有答应,因为他心中还是想念着湘灵姑娘,总想有一天能回到符离去相见。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贞元十九(公元803)年冬,白居易回到了符离,可惜这次不是回符离定居,而是按父母的意愿去搬家(搬到陕西下邦)。年已32岁且名噪诗坛的白居易,依然冲不破封建礼教的桎梏。和当年一样,他没有勇气去公开的和湘灵姑娘见面,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由于怕别人知道了,既不敢哭,也不敢说话,双方都忍受着极大的痛苦。白居易有一首《潜别离》写出了当时的情形:“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次分别后,白居易和湘灵姑娘便再没有见过面。但白居易仍不能忘情,在诗中一再提到湘灵:“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冬至夜怀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寄湘灵》)他们的结合不会再有希望了,白居易苦闷万分,写了一首《感秋寄远》诗:“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燕影动归翼,惠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结婚的佳期与最美的年华都成了一场空,岂不伤感。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在周至任县尉,这时他已36岁,依然是孑然一身。孤独和寂寞折磨着他,他只有寄情于花草,把花当作情人。他的《戏题新栽蔷薇》诗直呼出了他的心声:“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作夫人。”白居易直到37岁才结了婚,婚后和杨氏夫妻关系并不坏,但白居易仍然时时想起少年时代的女友湘灵姑娘。当年湘灵姑娘曾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白居易一直保存着,多年来,不论在朝在野,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贬江州司马,于是又将鞋子带到了江州。第二年春天,他将衣物一类的东西摊在院子里晒太阳,忽然见到那双鞋子,少年时的历历往事便一起涌上心头。他又想起了当年的湘灵姑娘。这时白居易已是45岁的人了,仍禁不住思绪翻腾,感叹再三,赋诗抒情:“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为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泊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后,色黯花草死。”

素口蛮腰

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而在白居易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也就是说,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现代人形容美女们说什么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另外据《容斋随笔》上说,白居易有首诗,叫做《小庭亦有月》云:“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白居易自己做注说:“菱、谷、红、紫,皆小臧获名。”臧获,即家妓。诗中的菱角、谷儿、紫绡、红绡等女子都是他的小妾或家妓。早年白居易曾上书极力反对皇帝选美,不想白居易后来也沉溺于声色之中。当然唐代士大夫们蓄妓并非只有白一人,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人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他们都不忍离去。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这也算是为她们的后来的幸福着想吧,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老妪解诗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据说白居易每做一首诗,自己反复吟咏,觉得可以之后,再拿去念给不认识字的老太太听。如果老人听不懂,他马上又回去修改,这样反复数次,直到老太太能听懂为止,所以白居易的诗流传极为广泛。王安石叹道:“世间好语,都被杜甫说尽,世间俗语,又被白居易说尽”。唐宣宗《吊白居易》诗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付出了不知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有个故事说“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连妓女们会背白居易的诗都能身价高一筹,可见白诗的地位和影响。更有一个叫葛清的人,自称“好白诗”,此人不仅“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凡三十余处”,而且背上也刻上白居易诗中字句,“若人问之,悉能反手指其去处,沾沾自喜”。由于此人常袒胸裸臂于街头且行且歌,市人见之,便呼为“白舍人行诗图”,这人也实在是太痴迷了。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近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

但是“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使他的讽喻诗最受重视。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其中《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恨情仇,是真正脍炙人口的佳作。

醉吟先生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人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自己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去世后,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不言而喻,白居易是人们最喜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代诗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韵律操比赛
我们与环境
我心中的乐园
数学日记5则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蜻蜓
童年“傻”事
滨河公园
森林运动会
感谢您,老师
我想……
游天目湖——西游记别传
找缺点
活雷锋
小狗,我想你
2011年月饼销售总结
市交通局举办创先争优专题党课
世界青年节拓展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生自我评语
“消防安全月”活动总结
先进学校消防防火演习总结
商业管理协会总结大会
XX年上半年宣传思想工作总结
市党员廉政党课总结
XX年上半年新农村建设总结
叶沪同志XX年上半年总结
高速公路工作总结
年末小学生评语集
XX上半年工作总结_年中工作总结
“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活动总结
论当前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讲述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研究
货币资金错弊行为的种类及完善管理的措施
对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思考
风险导向审计是“五大”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关于审计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
企业应收应付账款的检查方法
关于效益审计的认识与思考
如何收集和保全审计证据
论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网络时代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创新
网络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国债回购审计盲区探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结构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特色
《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探究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难点讲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词类活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疑难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