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8
高二语文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 、思想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2 、知识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3 、能力目标: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 、“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3 、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B案
1简介屈原:
(约前 339 —约前 278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 平 ,字 原 ,又自云名 正则 ,字 灵均 。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2、 简介“楚辞”:
① 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 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 朔 、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3、 解题: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写作背景
《离骚》作于公元前305年左右,即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到汉北后的两三年中。课文节选了原诗的开头部分,作者写了自己的身世并标明了自己的志向和希望。
4、了解屈原的诗句。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准确读出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苗裔( ) 孟陬( ) 揆( )
又重之以修能( ) 肇锡( )
汩余若将不及兮( ) 搴阰( )
扈江离( ) 辟芷( ) 道夫先路( )
C案
1、检查B案预习情况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自行疏通课文(解释文中加点字)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 )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 )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3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
3、指名通译,教师点评。
4、合作探究:
(1 )思考:1.2节诗人自述身世和名字的来历表现了什么?
(2)思考:3、4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3)思考: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4)思考:第5节内容有何深刻含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5)思考:第六节诗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五、课文小结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作品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宏大的艺术空间和开阔的生活画面,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高洁的人格、强烈的情感,塑造了诗人非凡的自我形象,值得同学们反复朗读和品味。
当堂巩固训练
1、 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哪一位作家?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 你最喜欢《离骚》中哪两句诗,哪句或哪几句诗引起了你的共鸣,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点即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真美
- 长大后的我
- 表扬稿
- 游阜阳生态园
- 我的妈妈
- 我的家庭
- 我的死党
- 我家的一块小田
- 参观寿光蔬菜博览会
-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夏日的小溪
- 我的小学生活
- 教室一游
- 放风筝
-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 对国内锂分布与提取研究
- 化学重点的确定
- 城市燃气中液化石油气的发展
- 胶原纤维是构成皮的主要成分
- 高分子化学刍议
- 网络在燃气行业的应用
- 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 化学滴定管校正介绍
- 液化气石油气汽车在丹东的发展
- EWP高效污水净化器在造纸污水治理的应用
- 淄博市液化天然气气化站储罐增压方法探讨
- 氧化铝柱层析精制三七总皂苷工艺研究
- 展OSH体系认证提高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水平
- 对化工核心课程完善思考
- 谈绿色化学与生活
-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詹天佑》
- 《詹天佑》文本解读
- 《詹天佑》
- 《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3
- 《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 5
- 《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 2
- 《詹天佑》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
- 《詹天佑》说课稿
- 《詹天佑》(第二课时)说课稿
- 《詹天佑》说课稿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
- 《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 4
- 《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 1
- 《詹天佑》回顾中心思想 迁移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