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5
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探究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同时依次撤换第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下列词语: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换成“的心脏停止跳动”,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要求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改后文段,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逐一说明删去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用来替代的词语为什么不能替代?
参考答案:
“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恩格斯来讲,对于整个世界来讲是多么的非同寻常,在这一时刻恩格斯没有在马克思身旁,终生的所挚友就这样静静地走了,恩格斯抱憾终生。这一时刻更是令世人万分悲痛和无法忘记的。
“最”:在这里是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
“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领袖
第二自然段用两个“对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领起下文的内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内容宽泛,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的评价。
板书:述其哀
指导朗读第一部分:要求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深沉的哀悼情调。语速:低沉、缓慢。先由学生各自朗读,然后指名朗读,酌情指导。
请仔细体味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
七、作业:
要求:假设自己来到马克思的墓前,以一位当代中国中学生的身份,站在今天的时代高度,联系中国现实,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人格、学说看法。
课外阅读列宁文章《卡尔·马克思》。
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述哀不可估量的损失
歌功发现参加
颂德永垂不朽
推荐课外读物:
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
《马克思秘史》(沙叶新)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列宁《卡尔·马克思》
教案点评:
1本文选取典型材料为论据,以严谨的结构论证论点的写作方法,层层推进,言简意赅,是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好教材,可以师生共同探究,教师设计几个问题作引导,只对重点、难点作适当讲授。
2本文是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蕴涵的强烈的情感。
教案示例2
恩格斯
教学目的:
这是一篇极富思想养料和人文精神的课文。我首先应根据其本身的语文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其结构特和语言风格,但决不能仅止于此。剖析其结构和语言外壳的目的,是为了把握其思想内核,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今天的中国和他们自己的人生。具体说来,我力图充分挖掘本课的语文教育因素以达到如下目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风
- 妈妈的爱
- 可爱的小狗
- 订杂志
- 我的妈妈
- 跳大绳
- 杨树
- 美丽的云
- 买菜
- 斑点狗
- 我的妈妈
- 我的老师
- 游戏100分
- 上网
- 我的妈妈
- 用绿色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都市
- 限制公用电网谐波污染的建议
- 公路粉喷桩复合地基沉降预测浅论
- 论体育场照明及电气控制设计
- 浅析交通拥挤收费理论的政策评价
- 高效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国际物流标准化研究
- 公路绿化的新方法
- 建筑消防电源配置及线路电压降对联动系统的影响
- 河南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
- 上海轨道交通箭指何方
- 变压器瓦斯保护浅谈
- 干式变压器的选型
- 电气设计中低压交流接触器的选用
- 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思考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雷锋生平与简介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点字词意思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训练素材
- 《泉水》教案一
- 《泉水》随堂练习-----提高篇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雷锋事迹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相关作品
-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难点分析
- 《泉水》美文欣赏 山茶花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整体阅读感知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重点问题探究
-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随堂练习-----巩固篇
- 《泉水》考点练兵
- 《泉水》美文欣赏 丑小鸭
- 《泉水》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