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思考

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思考

摘 要 智能 交通 系统是现在交通运输 发展 的趋势,就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的介绍,对 中国 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将传统的交通系统看成是人、车、路的统一体,运用 计算 机、通信、人工智能、传感器等领域的先进成果来彻底改变 目前 被动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GPS/GIS、广播、信息发布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状况,而交通管理部门则可通过道路上的车辆传感器、视频摄像机等设备随时了解各个路段的交通情况,并随时对各个交通路口的交通信号进行调整以及对外界进行信息发布,使整个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

交通 问题 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 经济 损失,据 研究 报道,美国每年因交通阻塞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10亿美元,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时间损失相当于

1 000多亿美元,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500~5000和50~500亿欧元。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1 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

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为继航空航天、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 应用 最集中的领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我国在ITS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全球范围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兴起,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加快了对智能交通技术研究的步伐。一方面,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道路监控系统;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自主开发的步伐,如国家计委、 科技 委组织开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HT-UTCS,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合作开发的SUATS系统等;1998年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活动,现在正进行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研究。此外,我国将从今年起在全国36个城市实施以实现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为主要 内容 的“畅通工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2 中国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

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已逐步由煤烟型污染转变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致使中国处在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中。同时,车辆状况差也直接 影响 到城市交通,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3 中国 发展 ITS的主导思想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ITS的必要基础条件上还有较大差距,加上我国特有的混合 交通 特点,以及城市结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的不完善,因此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 研究 制定我国发展ITS的战略及发展框架。

中国交通运输正面临 经济 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也不能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一定要立足本国实际,走中国ITS发展之路,以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及培育自己的ITS产业。

21世纪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必将是管理体制集约化;管理设施 现代 化;管理手段 网络 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效率高效化;管理方式 社会 化。因此,中国ITS的发展将带来一场交通管理体制与模式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将直接 影响 着ITS的发展。

4 发展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对策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建设,交通运输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交通运输技术装备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得中国交通运输已从“限制型”向“适应型”过渡,已从满足“量”的需要向满足“质”的需要过渡,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并且公路运输发展成为交通运输的主力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些差距,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交通运输设施在技术装备、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很不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大;部分地区、部分运输方式和一些运输方向上存在着运力过剩、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现象等。

纵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经验,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其交通运输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尽管世界各国情况不同,条件也有相当的差异,但这种特征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共性。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 目前 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较快,发达国家今天遇到的 问题 ,我们已经或者今后必将会深刻地感受到,为使交通运输业适应21世纪的要求,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根据国情发展中国的智能运输系统。

4.1 打好ITS发展基础,特别是应加强ITS基础 理论 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际上ITS理论仍不完善,还处于发展时期,我们应积极加强与ITS开展较先进国家的交流,在国际ITS现有发展水平上结合中国特点,深入细致地进行理论研究,尽快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以迎接21世纪ITS发展的挑战。否则将成为别国的追随者,成为他们不成熟技术的推广试验场。

4.2 建立ITS协调组织机构

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现已出现了各自发展自身ITS的势头,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国家统一领导的,有关部门、学者、 企业 和研究部门参与的“ITS中国”组织,类似于美国的ITS America,日本的VERTIS及欧州的ERTICO组织,来统一制订中国ITS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特别是制定有关ITS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ITS技术和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

4.3 注重人才的培养

随着ITS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ITS的交流合作,派出人员 学习 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将最新的ITS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 内容 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ITS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4.4 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资金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应根据中国现有条件,以ITS个别项目入手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诸如ITS技术及其产品的标准化;ITS中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营运系统;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等。从全国范围内看,由于中国生产力布局、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交通运输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即某些地区的发展(如东部、东南部),特别是大都市及其附近的交通运输已存在发展智能运输的潜在市场需要。

参考 文献

1 黎德扬.社会交通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王成刚.交通运输市场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3 真虹,刘红,张婕姝等.信息流与交通运输相关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意外感恩
下雨了
有爱心的孩子
西瓜
假如
开心的一天
这学期的总结
元旦
我的妹妹
快乐元旦节
我的一家
讲卫生的的孩子
快乐的一天
圣诞节
拔河比赛
租房协议
举报信格式
如何写检举信
检举信格式写法范例
索取回扣举报信
土地平整施工协议书
合伙建房协议书
提存公证书
举报信的书写格式
检举信怎么写
抵押协议书
举报信范文
临时劳动协议书
商标权公证书
赡养协议公证书
我国民法典中债法总则的存废民法论文(1)
要重视对海商法的研究民法论文(1)
融资租赁交易承租人索赔权研究民法论文(1)
代位权制度功能演变及对制度之影响民法论文(1)
证券纠纷民事责任探讨民法论文(1)
无履行期限的债务与诉讼时效民法论文(1)
无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后果民法论文(1)
土地保护立法:土地权、发展权与环境权的衡平民法论文(1)
民法中权利设定的几个基本问题民法论文(1)
再论一般侵权行为的类型
论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民法论文(1)
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民法论文(1)
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民事责任的承担民法论文(1)
民事诉讼标的新说在中国的适用及相关制度保障民法论文(1)
职工持股立法应注重人力资本理念的导入民法论文(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4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
《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2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3
《晏子使楚》说课设计1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4
《儿童诗两首》教学建议
《儿童诗两首》课文简说
《童年的发现》A、B案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课文理解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5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