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外国诗三首2
还由海风日夜
日夜地呢喃
多少行在沙滩上留下的足迹
多少次向天边扬起的风帆
都被海涛秘密
秘密地埋葬
有过咒骂,有过悲伤
有过赞美,有过荣光
大海——变幻的生活
生活——汹涌的海洋
哪儿是儿时挖掘的穴
哪里有初恋并肩的踪影
呵,大海
就算你的波涛
能把记忆涤平
还有些贝壳
撒在山坡上
如夏夜的星
也许漩涡眨着危险的眼
也许暴风张开贪婪的口
呵,生活
固然你已断送
无数纯洁的梦
也还有些勇敢的人
如暴风雨中
疾飞的海燕
傍晚的海岸夜一样冷静
冷夜的山岩死一般严峻
从海岸的山岩
多么寂寞我的影
从黄昏到夜阑
多么骄傲我的心
“自由的元素”呵
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
1973.2
教案示例1
《致大海》
设计思想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表现手法及修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英英
- 小树伴我快快长
- 我和我的同桌
- 我最喜欢的水果
- 我的家乡
- 汶川地震有感
- 今天我生日
- 胆小的我
- 谁是最佳水果?
- 我给小队起个名
- 我们班的“怕痒大王”
- 爸爸妈妈的小时候
- 狭路相逢,勇者胜—《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 春雨
- 骄傲的大树
- 试论会计的“财富”教育与道德教育(1)
-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其局限性(1)
- 互联网对财务会计冲击的解决办法(1)
- 再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1)
- 传统会计主体概念辨析(1)
- 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独特性(1)
- 重视原刨性研究促进会计理论发展(1)
- 环境会计与和谐社会建设(1)
- 试论会计环境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中德比较(1)
- 谈:我国保险会计新准则的缺陷及改进建议(1)
- 浅析会计伦理道德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1)
- 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1)
- 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1)
- 论环境会计与西部大开发的“双赢”(1)
- 会计发展:国家化与国际化(1)
- 《风娃娃》教学设计3
- 《欢庆》教案设计
- 《风娃娃》教学设计2
- 《称赞》教学设计4
- 《称赞》教学设计5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称赞》教学设计3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看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