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活化石》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活化石》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字音,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认读本课11个生字,规范书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例子写数量词。

2、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了解现在现存的三种动植物“活化石”,增长学生知识,增强学生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参观、学习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工整板书:化石。

师:同学们,谁说说什么是化石?

生:化石就是石头。

生:化石就是动物的遗体。

师:化石就是古代动物的遗体,埋在地下变成和石头一样的东西。

2、师:同学们,你们谁见过化石?

生:我在博物馆里见过许多化石标本,导游阿姨向我们介绍了恐龙化石。

生:我读课外书时读到过介绍化石的文章,里面也列举了大量的古代生物化石。

师:不管是我们见到过的许许多多的化石,还是我们从书中了解的化石,他们对生物学家做生物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师在“化石”前面加上一个“活”字:

⑴师:你们见过活化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活化石》一课,看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⑵学生朗读全文,要求:通顺、流利,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⑶小组内检查朗读情况。

⑷交流阅读成果,教师板书“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大熊猫、银杏树的视频,中华鲟的图片。

(说明:上课伊始,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去思考。在导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了什么是化石,学生相互补充,同时又养成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听说训练相得益彰。由化石导入了《活化石》一课的教学,水到渠成。)

二、初步感知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再次认读。

教学时注意“珍”、”肉“、“史”、“鳞“等字的读音。

3、游戏:识字擂台赛。

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出示11个生字,举行识字擂台赛,选出擂主。

4、情境识字:

师:刚才小朋友都能准确的读准字音,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能不能读通下面的一段话。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公孙树、中华鲟、大熊猫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

公孙树还有两个名字,它又叫银杏树、白果树、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树种。和大熊猫同时代生活的动物许多已经灭绝了,可是它却顽强的活了下来。看似文雅的大熊猫以前不是吃竹子的,而是食肉动物,想不到吧。

身披大片的硬鳞,眼睛亮晶晶的,有核桃般大小,加上又尖又长的大嘴,样子怪怪的。这个可爱的家伙就是生活在长江的中华鲟。

⑴师:小朋友们,能读下来吗?

⑵师:有一个词语和“宝贵”是近义词,它是?生答。

⑶师:尽管大熊猫现在顽强的生活下来了,但是它有了巨大的改变,以前它吃肉,现在?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指名答。

5、初步概括全文:

⑴口头填空:

()、()、()三种古生物都是()。银杏树因为(),又叫公孙树,它的叶子像()。大熊猫爱吃竹子,祖先却是()动物。中华鲟样子怪怪的,身披(),眼睛(),一张()的大嘴。

⑵教师板书:

银杏树──古生物珍贵生长慢(这里要学生理解公孙树名字的由来)叶子像小扇子。

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祖先是食肉动物。

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⑶通过观察以上的文字,让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关键词,依次说一句心里话。

①珍贵。

②稀有。

③保护。

④缺乏。

例: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真是珍贵啊!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稀有的古生物。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是珍贵、稀有的古生物,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果我们缺乏保护一时,它们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

(说明:此环节意在让孩子理解本文出现的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并加以运用,同时提炼出本文所要传达的信息──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增强保护和珍惜动物的意识。这一段话实现了让学生在浓缩的语境中集中识字的功能,并让学生快速在语境中自悟词语意思,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了全文。)

三、指导书写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

2、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这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在上节课简单了解了三种“活化石”。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

2、学生用心读课文。

3、师:小朋友,读了课文,你感觉怎样?

例:我感到高兴,经过了几亿年时间,它们还能存活下来,真的很令我高兴。

我说不出什么,但是我觉得种公孙树的人都是好人,自己种树,给子孙们吃。

我感到悲伤,中华鲟这样可爱,可是现在成了稀有物种,希望以后中华鲟越来越多。

(说明:整体感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内容层面,二是情感层面。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在第二学年应该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子,推动学生穿透内容,触及精神。通过不断的阅读,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要悟出言外之意。这样的阅读才能不断使学生充实体验,积累言语材料。)

二、分段学文

第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可以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汇报交流:

⑴“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或实物)

师:“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指名回答。

师:像这样的词语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填空: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

⑵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

出示银杏王图片,师讲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种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师朗诵:

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季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果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扇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得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得来临。它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的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颗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非常好吃,还带有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美吗?你喜欢银杏树吗?那就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课文吧!

齐读第2自然段。

第3、4自然段:

1、师: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老师刚才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内容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

3、汇报交流:

⑴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

你知道“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⑵“灭绝”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呢?

补充课外资料:

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不过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⑶“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说明:此处安排两处资料,目的分别为:银杏惹人喜爱之处,丰富学生对这一“活化石”的表象认识;熊猫的体貌特征,暗示其物种减少的自身原因。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这样的说明文教学时,资料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两者必须兼顾。)

三、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化石陈列在博物馆有讲解员讲解,“活化石”生活在大自然里,如果有人来参观,你愿意为他们提供讲解服务吗?

2、讲解结构提示:

师: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讲解?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你知道银杏树吗?我现在就给你介绍一下吧!银杏的果子是白色的,所以也叫白果树。你小时候种下白果树,等你老了才能吃果实,所以也叫它公孙树。公孙树也有男女,可是它们是植物,应该说是雌的和雄的。雄的叶子不凹进去,雌的叶子是凹进去的。

我这里有一片银杏叶,很像扇子,你们猜一猜是雌的还是雄的?对了,我还要告诉你们,这些都是活化石。

3、互动对话:游客与讲解员的问答。

(说明:学生讲解和提问来自对文本的理解,介绍是一家之言。从所提问题看,提问者从文本中提炼问题,没有停留在字面,是对一家之言的补充。这样模拟现实的交际,较好的形成了对抗性、建设性交往的状态。在这里,介绍和提问都可以达到整合信息、内化表达的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未来的家乡
你背书包吗
我的小狗
街道的自述
好爸爸?坏爸爸?
谢谢你,同学
月景
抽签
谢谢你,郭学欣同学
校园艺术节
我喜欢的赛车——“雷凌号”
我的自画像
可爱的弟弟
调皮的桑桑
老师,谢谢您
死刑的司法现状及其展望刑法论文(1)
浅析周杰伦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之美
合同诈骗罪及其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刑法论文(1)
关于美术学专业生传统文化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美术教学中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也谈刑罚目的刑法论文(1)
从电影《2012》看美国传统价值观及文化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传统文化
略论计算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1)
数字动画创作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分析
刑法解释体制研究刑法论文(1)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美术传统文化的传承
破产犯罪之立法研究刑法论文(1)
数学美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及其教育价值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母鸡》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2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2
《母鸡》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
《猫》课堂实录
《白鹅》教学设计3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3
《母鸡》教学设计与反思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猫》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巨人的花园》片断赏析
《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