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4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板书:

古诗两首

二、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⑴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⑵ 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⑶ 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⑴ 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赠、擎、菊、残、橙、橘

⑵ 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⑶ 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秋天

师:秋天的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荷尽、菊残霜枝──荷叶一般是夏天开放,秋天花都谢了。菊花一般是秋天开放,所以,有“秋菊”的说法。菊花都凋谢了,说明已是深秋。文中说“菊残犹有傲霜枝”,注意,霜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是天气很冷,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才有,霜一般是深秋时节才有,所以有“秋霜”的说法。“霜降”是我国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一般是在每年10月23日,它表示天气更冷了,就要进入冬天了。)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荷尽菊残霜枝

师:这首古诗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以荷败、菊残,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学生朗读第二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这里要注意两个字的书写,一个是“橙”字,一个是“橘”字。(学生书写)

师:到了深秋时节,花谢了,叶子也败了,可是,作者说这是一年的好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橙黄橘绿──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此外,作者在第一诗里也作了说明:菊残犹有傲霜枝,大家注意这个“傲”字,“傲”是高傲,不屈服的意思。“傲霜枝”说明菊花虽然凋谢了,但它的枝干还在,天气很冷,但是它怎么样了?它不怕,毫不屈服。说明它很坚强。作者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好景橙黄橘绿傲霜枝

3、内容分析:

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荷、菊、橙、橘

师:这首诗里,作者写到了秋天的哪几种颜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橙黄橘绿

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景致丰富多彩,在凋敝中又富有生机。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

(提示:荷花已谢,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凋谢了,还残留着花枝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4、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了荷、菊、橙、橘的姿态与颜色,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山人。他写了很多诗。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读。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牧的《山行》。“山行”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这首诗和《赠刘景文》一样,也是写秋天的景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牧的情况?

(提示: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字牧之,陕西西安人。他是晚唐时的诗人。也写了很多诗,大家课后找来读读。)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二、学习《山行》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注意:课件中的第一句诗第四个字“上”字应为“山”字。)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⑴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⑵ 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⑶ 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⑴ 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寒、径、斜、枫、于

⑵ 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⑶ 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秋天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深秋寒山霜叶红。“寒山”说明天气很冷。作者路过一片枫林,说它“红于二月花”,枫叶是什么时候变红?枫叶一般是十月底十一月初变红,是深秋时节变红。)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寒山霜叶红

师:这首古诗也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通过描写寒山和红红的枫叶,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2、学生朗读全诗。

3、解释重要词语: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弯弯曲曲。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4、内容分析:

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枫叶在寒山与白云的衬托下,格外夺目。这首诗以“霜叶红于二月花”而被广为传诵。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枫叶会变红?

(提示:枫叶变红是因为叶片中含有大量花青素。我们知道,叶子含有叶绿素,叶子还含有让叶片呈现黄色的叶黄素、类胡萝卜素,使叶子呈现红色的花青素。春夏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所以呈现鲜亮的绿色。叶黄素进行光合作用,随着气温的下降和白昼时间变短,叶绿素被大量分解掉,其他色素也就显现出来。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子便呈现红色。)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

(提示:深秋时节,有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飘浮,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人家居住。我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停下车子不走。被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红艳。)

师:学习这首诗,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先写远处的风景,再写近处的风景,由远而近地描写景物。大家说说远景写了什么?近景又写了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霜叶

5、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展现了秋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五、学生自读课文、背诵课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创造绿的世界
抄袭与运用的差异
我要克隆
犯错误以后
世界有爱才美丽
坚持
同学们,请听我说几句
我想对您说……
破除迷信,相信科学
为祖国喝彩
光的含义(想像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
教师节的礼物 ——看图
再见吧!SARS!
爱超越一切
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
党工委书记事迹材料
税务干部个人事迹材料
物资供应战线优秀党员事迹材料
小学退休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政府办公室优秀党员先进事迹
林业抗旱先进事迹材料
村党员防汛抗洪先进事迹
2021员工身体不适辞职信范文
职业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通行费征收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下岗女职工再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医院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
协调部主任事迹材料
社区党员个人事迹材料
试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试论中学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
浅议语料库语言学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
以经营审计为主题在参与中发挥内审优势
创业板内部控制审核风险成因分析
试论英语语言学发展概述
浅析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环境下的医学英语教学实践
审计独立性之我见
原始凭证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试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英语语言学习的僵化现象及相关问题探析
浅析从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角度看动物习语的翻译方法
对部门决算草案审签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浅论跨文体交际中外来语词汉语翻译方法的演化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李白《蜀道难》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新编《蜀道难》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品读三题
《蜀道难》有关评述
《蜀道难》开篇叹词音义句读解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李白诗歌《蜀道难》赏析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
友情如春水 美景怡人心──李白《送友人入蜀》赏析
《蜀道难》魅力新解
《蜀道难》读法:剥皮抽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