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8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 小结过渡。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 )的眼睛 ( )的嘴 ( )的爪子
( )的头巾 ( )的花纹 ( )的外衣
( )的衬衫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读一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写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8、小结过渡。
三、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⑴ 翠鸟的动作怎样?
⑵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⑶ 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 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
⑵ 比较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⑶ 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⑷ 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⑸ 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 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⑵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⑶ 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⑷ 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⑸ 汇报讨论情况。
⑹ 比较句子: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⑺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⑻ 指导朗读。
4、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⑴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⑵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⑶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板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春天
- 家乡的传统文化
- 有趣的一天
- 美丽的荷塘
- 我们的校园变了
- 日 全 食
- 仙人掌
- 我学会了洗衣服
- 两条小鱼
- 爱上网的涛哥哥
- 假如有一支神笔
- 难忘的第一次作假
- 威海之旅
- 致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独自坐公交车
-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阎锡山村政思想的影响
- 侗族丧葬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探析
- 略论豫菜的传承和创新
- 论社会主义宪政(1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老子的“冲气以为和”理论与家庭和谐
- 中国古代鬼文化探析
-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社会主义宪政(2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
- 论社会主义宪政(2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宗教文化的特征
- 传统的用途与滥用
- 加强书法教学 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十六大后现行宪法修改的思考(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
- 《威尼斯的小艇》课堂实录
- 《猫》教学设计
- 《索溪峪的“野”》教案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鸟的天堂》的语言
-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 说课稿
- 《月光曲》教学设计
- 《月光曲》教学实录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教学建议
- 《太阳》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第一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