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这里美丽的四季景色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最美?(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学习相应的段落。)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指导学习“夏天美”。
这一段描写了夏天小兴安岭什么景物?
(树木、浓雾、阳光、野花。)
(1)夏天的树木是怎样的,读读有关的句子。
①让学生找出最能突出夏天小兴安岭树木特点的词,理解“葱葱茏茏”。
②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你从哪儿可以具体看出来?(“挡”、“遮”)
③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了描写树木的句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描写浓雾、阳光、野花的句子。
(2)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在文中你是怎样理解“浸”、“穿”这两个字的?
②第四句话好在哪里?(生动形象。)
(3)朗读比赛
请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过渡:我们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都很美,那秋天、冬天又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现在,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默读课文,自学四、五自然段。)
(4)检查自学
①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②在描写“秋天”、“冬天”的段落中,你较喜欢哪个句子?(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5)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只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里的景色确实诱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地方?(大花园、宝库)
齐读最后一段。
三、师生配合朗读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花样年华
- 听雨
- 岁月如歌——那串涩涩的桑葚
- 雨
- 雨魂
- 雨的心曲
- 雨的功过
- 水晶花
- 雨夜
- 鱼与雨
- 变化多端的雨
- 雨的心事
- 《论语》读后感
- 雨说
- 雨
- 对于高中诗歌教育的策略释解
- 对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
- 公民诉讼代理问题研究。(1)论文
- 对于形式美中数理逻辑的运用研讨
- 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1)论文
-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 我国民法不当得利制度解读(1)论文
- 浅析中国司法中立现状及完善的具体措施(1)论文
-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
- 如何正确引导民族唱法歌手发声
- 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
-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戏曲研究
- 关于我国司法制度转型的意义与问题研究(1)论文
- 探究电影台词的诙谐语言艺术
- 马克思对近代哲学和科学冲突的超越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训练素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三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故事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点字词梳理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自然之道》范文习作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一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二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作品介绍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范文习作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难点分析
- 《自然之道》训练素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