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31

《灰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

(2)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只灰雀欢蹦乱跳的灰雀你们喜欢吗?除了你们以外还有人喜欢它们呢?是谁?

(3)你是从哪看出列宁很喜欢这些灰雀?

出示图片:“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

列宁的话: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一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再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2)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①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②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③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④指导学生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请同学们以“灰雀昨天去了哪里”为题,写一段话,进行写话练习。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六、课堂小结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学会了缝袜子
家的火爆与温馨
我会煮饭了
奥斯塔河谷——理智的超越
让我把幸福告诉你们
爱哭的我
美味佳肴
桂花
我爱我家
谦让
我爱我的家
我爱妈妈
夏天
我的妈妈
预防职务犯罪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刑法论文(1)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刑法论文(1)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
坚守传统文化精神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刑法论文(1)
完善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刑法论文(1)
计算机犯罪浅析刑法论文(1)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传统文化与旅游
《母鸡》一课想到的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思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思考(推门课)
《长城》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和思考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教学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一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思考(推门课)
《母鸡》教学案例
《颐和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