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30
《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一定见过草地吧,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在草地上玩过吗?都玩什么游戏呢?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的草地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4、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5、你见过蒲公英吗?
四、理解感悟,朗读指导。
1、再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
交流重点: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2)、“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a)“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哪些变化?
(b)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3)、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4、你平时喜欢花草吗?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恐龙探亲
- 宇宙选美大赛
- 快乐的除夕
- 忘不了您,廖老师
- 放“鱼雷”
- 我是一个谜
- 我学做菜
- 70年后的汽车
- 沸腾
- 成功的启示
- 秋游西湖
- 神秘少年
- 群花闹春
- 由郑和下西洋的纪念邮票想起
- 爸爸,我想对您
- 刍议国企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畴(1)
- 审计质量控制:缺陷分析与对策思考(1)
- 论关汉卿散曲的艺术审美欣赏(1)
- 论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1)
- 叙事的疑问与解析
- 论赵三娃诗歌中的思想美与意境美
- 审计关系的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1)
- 夏承焘的考据之学与批评之学(1)
- 非审计业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1)
- “把”字句的情状类型及其语法特征①(1)
- 语素“儿”的性质之我见(1)
- 论实质性测试中的发现性审计程序(1)
- 汉语中的主位与子主位
- 隐喻理论在汉语花喻中的研究
- 从认知语言学看名词临时作量词的语义演变规律(1)
- 《短文两篇》问题探究
- 《短文两篇》解题
- 《短文两篇》学法导引
- 《短文两篇》词类活用
- 《短文两篇》多音字辨析
- 《短文两篇》典型例析
- 《短文两篇》重点难点突破
- 徜徉在爱莲池畔
- 《短文两篇》特殊句式
- 《短文两篇》课文简析
- 《短文两篇》多义字辨析
- 《短文两篇》课文评点
- 荷花与诗情
- 千古爱莲说 高风今犹存──江西庐山谒濂溪故居及墓
- 《短文两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