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之四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长汇总。
4.全班交流
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的?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1)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指导点拨。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2)小组为单位轮读一至六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探究:“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道不尽的母爱
- 献给母亲的歌
- 母亲
- 母爱
- 爱,有时也会是一种伤害
- 春姑娘的身影
- 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 春天的声音
- 珍惜幸福
- 春天的素描
- 母爱如奶茶
- 道不尽的母爱
- 道不尽的母爱
- 我心目中的春天
- 献给母亲的歌
- 试论艺术创作的基本道理
- 对于手缝工艺课程创新的思考
- 开辟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历程
- 浅谈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 浅析完善我国银保合作相关法律制度(1)论文
- 分析当今艺术终结后的构思
- 绳结艺术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 对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思考(1)论文
- 谈旦本戏正旦的喜剧性与杂剧喜剧手法的发展
- 用语言学的方法分析短消息语言和行为
- 超越数字的客户拜访报告(1)
- 浅谈现阶段我国司法考试制度(1)论文
- 言语合作性的语用标记关联模式
- 财产征收程序研究(1)论文
- 《牧场之国》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乡下人家》趣闻故事
- 《乡下人家》考点练兵 阅读篇
- 《乡下人家》整体阅读感知
- 《乡下人家》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牧场之国》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乡下人家》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乡下人家》美文欣赏 等你,是一种风景
- 《花的勇气》考点练兵 阅读篇
- 《乡下人家》美文欣赏 故都的秋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一
- 《乡下人家》重点问题探究
-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二
- 《乡下人家》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牧场之国》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