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万年牢》教学设计之三

《万年牢》教学设计之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4

《万年牢》教学设计之三

在我们办公室里常常有这样的对话:“这篇(略读)课文我用了两个课时才上完。你呢?”“一个课时。略读课文嘛,学生读读说说就行了。”我想,前者是将略读课文的教学等同于精讲课,后者则是将略读课文忽略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教学用书》有明确要求:一是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我想,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这样设计了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万年牢》的教学: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词:

多音字:把(ba)闷(men)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⑴ 为什么叫万年牢?

⑵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⑶ 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⑴ 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⑵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当羽毛丰满时
被遗弃的书包
恩情无限,真诚回馈
淡妆浓抹总相宜
纯洁的心灵
粉笔唰唰
生日
6年中考满分作文:历史铜镜中的亮点
悠悠粉笔情
梦想·坚持·超越
我眼中,你最美
粉笔灰的味道
记住自己失败的时候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6年中考满分作文:揭示成功
诚信原则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_法学理论论文(1)
试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_法学理论论文(1)
居民环境权浅探_法学理论论文(1)
浅谈网络经济时代信息营销新模式的探讨
零售业客户忠诚度与营销策略分析
从六度分离理论看网络深度营销价值
浅论解读TCL集团体育营销战略
试论网上音乐品牌营销战略分析
浅论“法治”与“法律权威”_法学理论论文(1)
宜居城市的小区绿化
论粮食收购合同的法律属性_法学理论论文(1)
园林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浅析当前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中的问题与对策
商业生态系统、公司治理功能延伸及重新建构
混合型塑胶跑道、塑胶球场施工方案
《衬衫领子》
《丑小鸭》范文习作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A
《两小儿辩日》引发的思考
《文言文两则》教材解读 教学设计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情景动画
《文言文两则》学弈 课文朗读
《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2
《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B
《文言文两则》学弈 讲解辅导
《有的人》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情景朗读
《丑小鸭》作者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