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预设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会读“啊”的变音,理解峰峦雄伟、奇峰罗列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欣赏音乐、图片,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音乐《我想去桂林》,试问:那位歌手为什么这么想去桂林呀?(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你们去过桂林吗?看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吗?老师这里有桂林山水的图片,想不想看呀?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师:美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几幅图或其中一幅图吗?
3、揭题,板书课题:
过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们的脑子里就出现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话中的故事那样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来,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和作者一道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好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馈:(1)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思考作者游览桂林后感受)
(3)交流反馈:(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三、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1、自读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1)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找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2)反馈:(板书:奇、秀、险;静、清、绿)
2、图文结合,欣赏文本之美
(1)思考: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你能从这些图中感受到吗?感受到哪些特点?(结合课件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2)反馈: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罗列、开态万千,想像:还会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现在哪里?理解:翠绿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3)、练习:给图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读)
3、写法揣摩,仿写练习
(1)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问:这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作者在描绘桂林山的特点时,写法上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把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与众不同的特点。)
(2)仿写:这种写法好吗?你们也游过不少地方吧?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3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千金难求真性情
- 欲速则不达
- 我喜欢音乐
- 暗香
- 伴着音乐一起飞翔
- 乘着音乐的翅膀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第一次爱音乐
- 孔子办学
- 西部的歌声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我和音乐
- 音乐的魅力
- 爱上莫文蔚
- 歌中情
- 地铁环控热负荷的分析
- 香港西部铁路无碴轨道结构及减振降噪措施
- 论“需求层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 对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思考
- 一种简单的环网供电方案的研究
- 关于好理念通过制度才具现实性
- 地铁车辆辅助逆变电源分析研究
- 津滨轻轨过渡段附加防水层防水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 北京奥运会交通组织的经验
- 唐朝羁縻府州制及与南诏政权政治行政关系探析
- 从经济正义到政治正义:休谟与洛克财产权理论之比较
- 智能交通技术本土化问题讨论
- 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试论平衡高师声乐专业学习中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 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的关联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夜莺的歌声》范文习作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二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训练素材
- 《小英雄雨来》整体阅读感知
- 《小英雄雨来》范文习作
- 《小英雄雨来》写作指导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难点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重点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作指导
- 《小英雄雨来》考点练兵 阅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