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简笔画、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妙用──《爬山虎的脚》教后记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平日爱画画的特点,我决定对重点段采取以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动手演一演,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去,谁知我的这一想法竟然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印证。由此,使我深深地领悟到简笔画、肢体语言的的妙用确实对理解语言文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巧用简笔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我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竟使学生情绪高涨的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二、巧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讲述的是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如果单单的让学生找到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触、巴、拉、贴)来说一说是怎样爬的,学生未必能真正理解。想到这儿,我让学生们都把两只手伸出来,把自己的胳膊当作爬上虎的一根茎,手当作爬山虎的细丝,手指肚当作细丝的小圆点。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演练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接着指名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把黑板当作一面墙,先把手指肚触着墙,胳膊弯曲,手指伸直向上拉,胳膊伸直,整个身体就贴近黑板,就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经过同学们的演示讲解,学生由原来误认为爬山虎像人一样双脚一前一后的走路,逐渐明白了爬山虎到底是怎样爬墙的。
由此可见,恰到好处的运用简笔画、肢体演示,能降低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的难度,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的确做到了在乐中学,学中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星期天(My Sunday)
- 我们的外籍教师
- 通电话
- 我一天的学习生活
- 体育课
- 邻居英语作文-Good Neighbours
- 如何学习英语
- 我们的茶园
- 我的朋友
- 我的秘密梦想
- 陪读
- 不要乱扔垃圾
- 忙碌的星期六(Busy Saturdays)
- 网上交友
- A Good Librarian
- 文明的曙光
- 某市造林绿化工程监理工作汇报
- 屋顶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 物权法的规范设计(1)论文
- 屋顶花园(绿化)创作浅识
- 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与法律角色及其构建(1)论文
- 某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图管理规定
- 浅析大树移植技术
- 乡村债务规模\结构\风险及原因分析
- 品牌认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 新圆明园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一)
- 法治的困惑
-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适用范围的几点探讨(1)论文
-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的绿化改造
- 应对“消费者漂移”的动态营销范式
- 《十六年前的回忆》 孔子论勇的真义
- 《十六年前的回忆》 海伦凯勒的故事
- 《和田的维吾尔》 重难点分析
-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训练素材
- 《灯光》 美文欣赏
- 《十六年前的回忆》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灯光》 写作指导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讲义 第二讲义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讲义 第一讲义
- 《灯光》 训练素材
- 《和田的维吾尔》 老师语录
- 《灯光》 美文欣赏
-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读书故事
- 《十六年前的回忆》随堂练习 基础篇
- 《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