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⑴ 读后评议;
⑵ 出示填空,讨论填空: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
板书:
改作文做客
⑶ 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
(“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今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
(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
(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
“我真的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⑴ “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
① 气象情况;
② 比喻动向或情势;
③ 比喻结果或成就。在这里句话里面,应该选哪一个解释?
⑵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
板书:
下大力气一丝不苟
⑶ 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⑷ 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 评),指名读。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
(出示课件。)
⑴ 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
⑵ 指导朗读。
(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集体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学习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正音。
2、归类。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抄写词儿。
2、朗读课文。
【板书】
修改作文───改 一丝不苟
评 指点鼓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欲速则不达
- 音乐的魅力
- 暗香
- 乘着音乐的翅膀
- 流行音乐之我见
- 我喜欢音乐
- 伴着音乐一起飞翔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我和音乐
- 咱说小康
- 音乐的魅力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第一次爱音乐
- 爱上莫文蔚
- 歌中情
- 国际品牌危机产生的商业环境因素剖析(1)
- 文学话语形态:文艺学研究的新视域
- 探究刺绣在纪念品设计中的改革
- 分析文化遗产与环境艺术设计
- 花腰傣歌舞音乐的民族特点
- 我国司法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简析(1)论文
- 浅谈拉美西斯二世
- 英国社会主义农业思想的起源
- 我国高校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策略(1)
- 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比较研究
-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
- 论回归祖国后香港的法制(1)论文
- 谈初中英语教学中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一
- 《尊严》美文欣赏 弯弯腰,拾起你的尊严
- 《将心比心》老师语录
- 《将心比心》写作指导
- 《尊严》趣闻故事
- 《将心比心》美文欣赏 智慧的美丽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二
- 《将心比心》训练素材
- 《尊严》美文欣赏 白色山茶花
- 《将心比心》美文欣赏 心里的百合花
- 《将心比心》重难点分析
- 《将心比心》作家及作品介绍
- 《尊严》范文习作
- 《将心比心》范文习作
- 《将心比心》随堂练习 拓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