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句式教学《白杨》
翻新时间:2023-05-21
两种句式教学《白杨》
教《白扬》一课,要求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两种句式造句,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训练的:
一、仿造:教师让大家读课文原句后,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事物具有白杨树这种品格?大家想起了《冬夜杂咏》中的红梅、青松、秋菊,便仿造:
“哪儿最寒冷,红梅就在哪儿开放”。“哪儿又高又险,哪儿就有青松挺立”。“不管寒风凛冽,不管冬雪飘零,红梅总是傲然开放”。“不管是严寒还是酷署,不管是狂风还是暴雨,青松总是挺立在高高的山崖上”。
二、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以“爸爸”的高尚行为品质为内容造句。
“哪儿的建设需要爸爸,哪儿就有爸爸的身影”。“不管边疆的工作环境多么差,不管边疆有生活多么苦,爸爸总是坚持在边疆工作”。
三、教师又要求以身边象“爸爸”那样的人为内容造句。
“我爸爸是司机,哪儿需要车运输,他就把车开到哪儿”。“老师就象白杨,哪儿的孩子需要知识,哪儿就有老师传播知识的身影”。
四、最后教师还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志向为内容造句。
“我长大后祖国哪儿需要,我就到哪儿去工作”。“我要像白杨一样,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严寒酷暑,总是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努力工作”。
【评析】
造句是语文课堂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多数作法是让学生模仿课文写句子,训练缺少了强度。这位教师并不这样做,他从模仿入手,由易渐难,步步为营,扩大思路,达到仿中有创,练得十分酣畅。正是在这种反复练习之中,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不断深化,不断扩大。这种扎扎实实的训练手段,是很值得借鉴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戏剧的起源
- 沭阳地方农谚《九九歌》评析
- 辑古诗、品古诗
- 家乡的元宵节
- 漫谈诗词中的雪与花
- “春节”溯源
- 游滴水岩
- 我家乡的花灯节
- 古诗苑漫步之旅
- 我家乡的“食节”
- 古诗中的思乡
- 春夜洛城闻笛
- 在古诗中沉醉
- 海南临高方言趣谈
- 执著的等待
- 独特的北方园林树木的冬态美
- 未来20年中国区域发展将呈现六大新格局
- 新型多级多段式膨胀型建筑锚栓
- 黑龙江:大庆市全面推进“五湖一河”改造治理工程
- 世界第一建筑
- 北京11座新城规划将出 细部“两会”敲定
- 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 美国9·11后建筑设计融入防爆理念
- 园林工程中不该忽视的细节
-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通化“阳光新村”取代棚户区
- 人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主角
- 屋顶花园的防水处理
- 广州规划局公布:地铁口50米内要有公交站
-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
- 《花的勇气》写作指导
- 《花的勇气》作家及作品介绍
- 《花的勇气》重难点分析
- 《花的勇气》美文欣赏 责任
- 《乡下人家》老师语录
- 《花的勇气》重点字词意思
- 《花的勇气》范文习作
- 《花的勇气》整体阅读感知
- 《乡下人家》重点字词梳理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一
- 《花的勇气》重点字词分析
-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二
- 《花的勇气》训练素材
- 《花的勇气》相关资料
- 《乡下人家》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