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学生尝试读文,
3、根据学生读文情况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4、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5、齐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在读通课文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教师点拨重点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3、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4、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体会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读出孩子的聪慧和机智。
2、设想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通过想象表达,进一步突出孩子所答言语的妙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
(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挨打了
- 我懂得了感恩
- 小兔子
- 我登上了长城
- 坚持就是胜利(读后感)
- 假期里干的一件事
- 未来的世界
- 我学会了包饺子
- 我爱家乡的苹果
- 游玩珍惜动物园
- 外婆的爱
- 我和妈妈
- 我生病了
- 生活中的小镜头
- 美丽的龙角山
- 试论刑事执法工作的人性化(2)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创新
- 刑事超期羁押现状分析与反思(2)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对职业教育发展之影响研究
- 论我国刑事侦查的公正与效率目标刑法论文(1)
- 监狱在押罪犯减刑权利的程序保障 (3)刑法论文(1)
-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2)刑法论文(1)
- 论我国刑事侦查的公正与效率目标(2)刑法论文(1)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法定刑分析(2)刑法论文(1)
- 论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 “科学定位”就真的是科学了吗?
- 监狱在押罪犯减刑权利的程序保障 (2)刑法论文(1)
- 通过对联感受传统文化
- “五四”新文化传统与作为“现代民族戏剧”的中国话剧
- 我国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制度建立设想(2)刑法论文(1)
- 《翠鸟》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人教版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教版
- 《路旁的橡树》|人教版
- 《花钟》教学设计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片断
- 《翠鸟》
-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 《动手做做看》|人教版
- 《中彩那天》|人教版
- 《惊弓之鸟》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
- 《一次成功的实验》|人教版
-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