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评述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评述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青年教师宫爱萍,在省小学语文第二届“最佳教师”评选会上讲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一举摘取了“最佳教师”的桂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讲了文章的前两段。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后三段,要抓住重点讲词析句,深刻地领会五壮士在狼牙山抗击日寇的战斗中是如何英勇顽强坚强不屈的,这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一种什么精神。首先,学习第三段课文,请同学们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指名学生读第三段)

〔评:这节课宫老师着重讲三四五段课文,这样做重点突出,目标十分集中。避免了讲课文“求全”“平推”之弊,可以把“钢”使在刀刃上,做到“一节一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引上绝路)

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狼牙山顶峰,谁来说说它为什么是一条绝路呀?

生:因为狼牙山顶峰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条路,五壮士沿着这条路来到山顶,后面有敌人追击,他们就无路可走了。

师:实际上是死路一条了。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班长的态度是坚决果断,选择走绝路。我是从“斩钉截铁”这个词看出来的。(板书:斩钉截铁)

师: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生:说明了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学生纷纷举手,争谈自己的理解。)

师:那么,战士们的情绪又是怎样呢?

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板书:热血沸腾)

师:什么样是“热血沸腾”啊?

生:“热血沸腾”就是血液像烧开的水一样。

生:“热血沸腾”就是说五壮士情绪高涨。

师:战士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也就是说面临的将是死亡,为什么情绪还高涨呢?(学生回答,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死亡也值得;为了保存战斗力量,取得战役的胜利,就是牺牲也光荣。)

师: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我们练读这两句话,老师引读,你们跟着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

〔评:抓住关键词语讲解课文内容是宫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她不仅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意,还要理解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用文中的情感诱发学生读的欲望,这样读的质量就有保证了。〕

(学生齐读后,过渡学习第四段。)

师:从哪儿能看出五壮士打得英勇顽强?

生:我是从“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还是用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板书:砸)

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画出的词有抢、夺、插、举,然后教师板书。)

师:什么是“举”,五壮士是怎么举的呀?

生:“举”就是用两手向上高抬,从这个词可以看出班长把石头抬得高,用力很大。

师:文中写的是“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与“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学生具体地分析、比较了这两个句子,还进行了换词的训练,说“砸”可以换成“投”“掷”“撇”。)

师: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砸”而没有用其他词?

生:因为“磨盘”是说石头大,“举”是抬得高,向下扔就要用“砸”。

生:五壮士把石头当子弹,石头越大,举得越高,砸死日本鬼子就越多……

〔评:宫老师抓装抢、夺、插、举”几个朴实无华的词让学生体会班长的机智勇敢,还引导学生推敲了作者用“砸”之巧妙,从而揭示词语运用的规律,这是最有效的词语训练。〕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呢?(学生通过理解上文悟出读的情感和要领,学生们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

师:读得很有激情,很有力量!五壮士为什么表现得这样英勇顽强呢?谁来读这个句子?(学生读。出示投影片:顿时……带着……决心,带着……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中国人民的仇恨”是指什么?

生:“中国人民的仇恨”是指对日寇的仇恨。

师:你们说说,我们对日寇为什么那么仇恨哪?

生: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东北建立了一个“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向人体内注射鼠疫。

师:手段极其惨忍。

生:日寇在我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也就是杀光、烧光、抢光。

生: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师:是的,他们竟然杀死我同胞30多万人。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我们要把这种仇恨的情感读出来。“砸”要重读,两个“带着”,第一个语气要强烈。大家自由练读。(学生情绪激愤,然后齐读。)

〔评:宫老师讲解课文善于联系实际。通过联系课文中事例,联系现实生活,把“决心”“仇恨”两个词放在具体事实中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之动心,再以“情”促读。强烈的情感需要通过读来表现。这样就把读的质量提高了。〕

(教师过渡到第五段,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五壮士在跳崖前的表现,学生看着图说表现。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读议,理解五壮士面对着死亡,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五壮士消灭了大量的敌人。学生理解后,教师范读:“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训练学生朗读。)

师:读得很好,情感很充沛!五壮士用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侵略者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因此,作者在结尾赞美了五壮士的声音。

(出示投影片,示意学生齐读有关句子。)

师: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生: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在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的情况下,子弹打完了,还用石头砸敌人,最后纵身跳崖,也不当敌人俘虏。这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生:“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

师: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生: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师:因此,这句中的“英雄”和“坚强不屈”要重读。“惊天动地”和“气壮山河”要读得有气势。这样才能读出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和壮烈行为。听老师来读这两个句子。(教师范读,接着指名读。)

师: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响彻云霄,震撼大地。它喊出了中华儿女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大家齐读这两句。(生齐读)

师:(总结全文)……是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滴小雨珠
大自然的恩赐不是这样用的
为地球妈妈画张像
新春感想
谁不夸咱家乡好
春景
迎春花
人生的支点
松树颂
含羞草
我与普通话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我愿化作一场雨
日记6则
关于大学生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补位
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
试析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试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
试论我国高校教学出勤率低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简论高等教育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新时期下的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试析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浅论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合理使用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
试论高校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再教《故乡》
《故乡》教学设计
猜读,让学生的思绪与作者共舞──兼谈《故乡》一课教学思路
《故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关于《故乡》一课的设计摭谈
《故乡》教学点滴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发现──《故乡》教例评析
《故乡》教学杂谈
《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
《故乡》教学设计
巧借省略号,理解《故乡》主题──对鲁迅《故乡》的一点教学体会
是什么原因“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的?──《故乡》教学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