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28、毛主席在花山
2、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四人小组讨论: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班级趣事
- 我的烦恼
- 我是男孩,却染了红指甲
- 一次厨师经历
- 宽容和奉献
- 百年榕树倒了
- 欢乐课堂
- 画“脸”
- 祭扫烈士墓
- 噢,原来如此
- 大家都笑了
- 练字启示
- 钓鱼
- 劳动万岁
- 竞选
- 浅谈职业资格认证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重要性
- 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
- 关于汉英两种语言中的“龙”文化
- 关于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其现实价值论析
- 关于助学贷款现状及国外经验借鉴
- 简述推拿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
- 谈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有效性分析
- 浅谈学校基建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 关于阅读模式给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关于宋元时期广告的文化特征
- 浅析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山寨文化”
- 浅谈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实施措施
- 解读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人教新目标“Go for it!”
-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
- 张骞与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好词好句好段
- 学美文,做“美人”──教学《草原》一得
- 《草原》教学实录及评析
- 《丝绸之路》课文解读
- 《丝绸之路》互动探究
- 《丝绸之路》课文题解
- 《丝绸之路》相关链接
- 《丝绸之路》词语释义与应用
- 《丝绸之路》多音字组词
- 《丝绸之路》读后感──“让书香美丽心灵”读书笔记
- 《丝绸之路》反义词对比记忆
- 《丝绸之路》疑点解析
- 《丝绸之路》学习目标
- 《丝绸之路》近义词联系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