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按照课后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2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2、板书课题:
“狼牙山”在哪里?“壮士”指什么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默读预习要求,联系课前预习,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2、放录音,听课文,感知课文:
⑴ 这五名战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我们一起听录音。
⑵ 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⑶ 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什么精神?
3、自学课文:
⑴ 投影表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⑵ 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⑶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⑷ 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说段意。
⑸ 学生自学课文。
⑹ 分小组学习,讨论重点词语和分段情况,练习说段意。
⑺ 交流学习情况。
⑻ 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
⑼ 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⑽ 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⑾ 分段,说段意: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4、指名读课文:
⑴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⑵ 哪些段落写得详,哪些段落写得简略。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五、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复习提问: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2、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⑴ 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① 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② 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③ 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⑵ 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① 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② 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③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⑶ 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① 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分层。
② 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③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⑷ 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① 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② 讨论回答:
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过年了
- 找春天
- 我当“老板”了
- 吹泡泡
- 心的畅想
- 神奇的纸和笔
- 春天
- 小兔的蘑菇伞
- 我的压岁钱
- 忽然,盐不见了
- 春天
- 春天
- 2009年的第一场雪
- 弹玻璃蛋
- 游龙塔/游记
- 地方服饰图案的开发与应用
- 绿色营销观念与绿色营销策略探析(1)
- 声乐的艺术表现与提升路径
- 反叛与回归———余华小说读解
- 建设中国特色的法院信访机制之我见(1)论文
- 体育与舞蹈艺术的互动性解析
- 关于民本主义与传统司法论略(1)论文
- 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
- 中国共产党整党整风的历史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 关于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思考(1)论文
- 体验营销运作流程解析(1)
- 全球化与本土化冲击下的儒家人文精神
-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法律责任制度的改革(1)论文
- 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1)论文
- 钢琴艺术教育的思考
-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的意思
- 《要下雨了》随堂练习:提高篇
- 《要下雨了》相关资料
- 《要下雨了》考点练兵:积累篇
- 《要下雨了》教学重点
- 《要下雨了》重点问题探究
- 《要下雨了》写作指导
- 《要下雨了》重点字词梳理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二
- 《要下雨了》考点练兵:阅读篇
- 《要下雨了》整体阅读感知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一
- 《要下雨了》教学难点
- 《要下雨了》教学目标
- 《要下雨了》随堂练习: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