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8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的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2、了解课文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具体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28、毛主席在花山
2、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情?
二、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提出四人小组讨论:
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学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碾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毛主席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事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他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干部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是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品质。毛主席夜以继日的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是次要的内容,课文中一带而过。
四、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碾米 关心群众
送茶 依靠群众
推碾 同甘共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竹林
- 一场意外
- 我学会了洗手帕
- 一件有意义的事
- 我的外婆
- 快乐小天使
- 庐山漂流
- 有趣的美术课
- 未来的机器人老师
- 这就是我
- 墙角的小蚂蚁
- 我家的宠物
- 美丽的公园
- 课间十分钟
- 离群的小鸡
- 英汉法律术语的不完全对等现象
- 谈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的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
-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 论我国确立有限合伙制度的必要性(1)论文
- 建设生态区的法制保障(上)(1)论文
- 翻译中的想像与推理
- 引咎辞职:行政问责制走向法定化的标志(1)论文
- 关于建立中国公共财政的思考
- 从符号学的意义观探讨英译《阿Q正传》的几个问题
- 中国的零基预算改革
-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考(1)论文
- 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更新(1)论文
- 英语论文: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
-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 谈医学英语翻译的特点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1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2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片段
- 《葡萄沟》教案
- 《棉花姑娘》教学案例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1
- 《雷雨》教案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棉花姑娘》教学片段及反思
- 《黄山奇石》教案
-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2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2
-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