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 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 你读了这句话,内心充满着怎样的激情。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探究,领悟新中国的成立的确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总结探究的方法。
4、在课文中找出还需探究的句子,继续探究。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试一试,自己能找到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读一读,看一看吗?如果找到并读了,把篇名记下来。
2、写一写,依照课文的写法,记叙你喜欢的一个场面。
【设计特点】
本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现代教育传媒技术等手段,通过设疑、讨论、探究、释疑等步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导学过程中,抓住课文重点,紧扣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自读自悟、升华情感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完成了三维目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散步
- 可爱的小鸡
- 字贴的故事
- 读后感
- 美丽的春天
- 我的妈妈
- 我有一个好伙伴
- 有趣的游戏
- 我与葫芦的对话
- 地上的小蚂蚁
- 我心中的好老师
- 开心的一天
- 蜜蜂与蝴蝶
- 快乐的夏天
- 小猫可可失踪记
- 对体育影视娱乐化发展策略探析
- 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 论碳排放权的准物权和发展权属性(1)论文
- 论影视教育中的影视文化与审美认知
- 分析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
- 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
- 对影视广告限时的思索
- 影视广告空间的形成及体现
- 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大众文化审美属性
- 影视广告音乐的困难及策略
- 论物权自助行为-物权自我保护与实现之维度(1)论文
- 加强民主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欧洲民法典草案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1)论文
- 论商标权的本质及其异化(1)论文
- 再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1)论文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泉水》教案
- 《钓鱼的启示》教案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 《两只鸟蛋》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翠鸟》教案
- 《失物招领》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