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5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了解贝多芬思想感情所发生的变化,感悟音乐的魅力。
2、懂得穷兄妹俩是怎样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月光曲的,了解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有绳子组成的新词,只以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6~10节,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激动,了解《月光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1、贝多芬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一曲的?
板书:
夜晚散步听到琴声
听到谈话同情弹一曲
2、一曲弹完了,出现了让贝多芬终生难忘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6~10节
1、自读6~10节,思考:
贝多芬为什么决定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
2、指导读盲姑娘的话,通过理解“纯熟”、“感情多深哪!”感受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她高深的艺术感受力。特别是她通过琴声就能判断出弹琴的人就是贝多芬以后的激动心情。指导学生读“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一句体会盲姑娘前前后后的感情变化。
3、讲述“知音”的故事,体会贝多芬意外遇到知音后的激动心情。想象贝多芬当时的心理活动。
4、梳理当天晚上贝多芬的经历及其思想感情的变化。
板书:
遇知音激动再弹一曲《月光曲》
5、读第七节。
6、《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课文是怎样表现其内容的?
7、自学第8~9节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大致内容,明白:课文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和想象来表现的。
8、课文中讲的月亮从大海上升起的景象可以分为几个场景?
板书:
月亮升起 洒遍银光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狂风巨浪 涌过来
9、深入阅读第9节,想想每个场景的音乐应该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音乐的节奏、强弱的变化。)
10、你愿意像大师那样弹奏一下这首曲子吗?听音乐《月光曲》模仿弹奏。
11、你认为课文内容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体会不同阶段音乐的节奏,轻重的变化。
12、你觉得这首曲子和那天晚上贝多芬的经历和思想感情变化有什么联系?
13、这首曲子为什么取名为《月光曲》?学习课文第8小节,读课文,看插图,想象并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14、读最后一节,体会“陶醉”“苏醒”“飞奔”所蕴含的感情。
三、师总结,拓展练习
1、理课文条理,结合板书,理解“月光曲的感情,皮鞋匠的联想,贝多芬的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三者的统一,借助板书,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2、本文借助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3、欣赏《苗岭的早晨》,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作业
1、写《苗岭的早晨》。
2、背诵课文8~10自然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众说纷纭话金钱
- 一角钱
- 画
- 知识改变命运
- 我看张爱玲
- 我的金钱观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 钱眼看人
- 一千个读书的理由
- 知识与金钱
- 座位
- 珍惜所拥有的生活
- 读书的乐趣
- 读书的乐趣
- 书的另类比喻说法
- 基于民间小戏音乐探索
- 对影片中音乐使用的认知释解
- 南海城市发展设计中公共交通体系的研究
- 重叠式换乘站换乘方式及客流组织探讨
- 某轻轨高架桥两种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将美育融入音乐教育的过程
- 北京地铁车辆检修装备的制造
- 香港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的成功模式研究
- 公允价值计量:最新研究成果解读与准则运用(1)
- 对歌曲情感表现的思考
- 杭州地铁七堡车辆段上盖平台结构设计有关问题探讨
- 音乐表演舞台艺术体验关键性
- 关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振动评价量的探讨
- 论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1)
- 轨道交通安全计算机的研究与设计
- 《燕子》课后练习:语言准确性的训练
- 《燕子》解析与测评
- 《燕子》教案3
- 《燕子》语文练习
- 《燕子》说课稿2
- 《燕子》教案4
- 《燕子》说课稿1
- 《燕子》教学设计
- 《燕子》教案2
- 《燕子》写作特点
- 《燕子》同步练习
- 《燕子》作者郑振铎 生平及作品
- 《燕子》片段赏析:生动的五线谱
- 《猫》阅读欣赏
- 《燕子》课后练习设计